不同途径移植人脐血单核细胞治疗脑出血大鼠后脑内细胞归巢变化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不同途径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治疗脑出血大鼠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细胞归巢情况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探讨移植途径对治疗脑出血的影响,旨在为移植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用脐血干细胞试剂盒依据鸡尾酒添加法分离脐血中HUCBMNCs,台盼蓝拒染观察细胞活性,而后将取得的HUCBMNCs通过荧光示踪剂DAPI(4',6-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及CM-DIL(氯甲基-1,1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双标细胞膜及细胞核。根据经典造模方法自体血二次注血/退针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经头颅CT平扫见尾状核高密度影表明出血模型制作成功。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立体定位局部移植组,经左心室移植组,经尾静脉途径移植组四个大组,分别为D组(8只,每个时间点2只),A组,B组,C组,(每组20只,每个时间点5只)。其中D组自然转归,A,B,C各组于建模后24小时分别通过脑立体定位,左心室,尾静脉途径移植荧光双标的HUCBMNCs。各组模型鼠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灌注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归巢情况并进行细胞计数,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双标荧光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处理后提示不同移植途径的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F=137.26,P<0.001),A组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细胞计数分别为(29.63±1.96,27.63±2.49,20.63±2.10,18.27±2.35)高于其他组,左心室途径高于尾静脉移植途径,差异有显著性(F=87.74,P<0.001);局部移植组细胞计数逐渐减少,动脉及静脉途径细胞数随时间迁移逐渐增多,各不同时间点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示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1154.584,804.776,254.622,160.078,P<0.001),各组大鼠出血第3天可见血肿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第7天见血肿周围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水肿,部分神经元凋亡,第14天见大量含铁血黄色及神经胶质增生,第21天可见大量胶质增生修复病灶及周边。  结论:经各移植途径的模型大鼠在治疗各时间点可见HUCMNCs归巢至脑出血病灶及周边,局部途径的归巢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减少,但其各时间的细胞计数均高于其他组,综上,局部移植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局限于乳腺小叶、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种非细菌感染性炎症.该病虽为良性疾病,却可
目的:研究5个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基因,分别为PTK2B、MS4A6A、PICALM、CD33以及SLC24A4基因的文章和背景,从而探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VaD(Vascular Dementia,VaD)人群基因单核苷
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发生率较高,占所有骨折的0.5%~1.5%[1].损伤原因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亦可由混合暴力导致.髌前软组织菲薄,局部击打、着地等直接暴力常导致粉碎性骨
第一跖趾关节在人体行走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拇外翻是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的畸形,常常伴发足部疼痛或严重的功能障碍[1].30%成年人会出现此疾病,其特点是出现内侧骨突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且已经成为成人残疾的首位原因,约占卒中的80%。目前急性脑梗死后早期及时的溶栓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重组组织型纤溶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类结构上类似于胰岛素原的多肽,主要包括IGF-Ⅰ和IGF-Ⅱ。IGF是小分子多肽,存在于许多组织内,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调节。成熟的IGF-Ⅱ为一
目的:研究托吡酯单药和添加治疗癫痫发作的疗效。方法:本实验为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经严格的入选及排除标准,确定未用任何抗癫痫药物者入选单药治疗组;目前正在应用2种以下
目的:  比较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