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不同途径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MNCs)治疗脑出血大鼠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内细胞归巢情况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探讨移植途径对治疗脑出血的影响,旨在为移植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采集新鲜脐带血,用脐血干细胞试剂盒依据鸡尾酒添加法分离脐血中HUCBMNCs,台盼蓝拒染观察细胞活性,而后将取得的HUCBMNCs通过荧光示踪剂DAPI(4',6-脒基-2-苯基吲哚二盐酸盐)及CM-DIL(氯甲基-1,1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双标细胞膜及细胞核。根据经典造模方法自体血二次注血/退针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经头颅CT平扫见尾状核高密度影表明出血模型制作成功。脑出血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立体定位局部移植组,经左心室移植组,经尾静脉途径移植组四个大组,分别为D组(8只,每个时间点2只),A组,B组,C组,(每组20只,每个时间点5只)。其中D组自然转归,A,B,C各组于建模后24小时分别通过脑立体定位,左心室,尾静脉途径移植荧光双标的HUCBMNCs。各组模型鼠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灌注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归巢情况并进行细胞计数,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情况。 结果:双标荧光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处理后提示不同移植途径的细胞计数差异有显著性(F=137.26,P<0.001),A组移植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细胞计数分别为(29.63±1.96,27.63±2.49,20.63±2.10,18.27±2.35)高于其他组,左心室途径高于尾静脉移植途径,差异有显著性(F=87.74,P<0.001);局部移植组细胞计数逐渐减少,动脉及静脉途径细胞数随时间迁移逐渐增多,各不同时间点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示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1154.584,804.776,254.622,160.078,P<0.001),各组大鼠出血第3天可见血肿形成,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第7天见血肿周围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水肿,部分神经元凋亡,第14天见大量含铁血黄色及神经胶质增生,第21天可见大量胶质增生修复病灶及周边。 结论:经各移植途径的模型大鼠在治疗各时间点可见HUCMNCs归巢至脑出血病灶及周边,局部途径的归巢细胞数随时间逐渐减少,但其各时间的细胞计数均高于其他组,综上,局部移植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