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芦木(Berberis amurensis Rupr)为小檗科小檗属落叶灌木,产于我国的东北、华北等地,在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分布。目前,有关黄芦木主要分类学性状的变异式样的研究仍很少,本文通过野外居群取样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山东省泰安市泰山风景区和山西省古交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内黄芦木居群主要分类学性状特征的变异式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24株黄芦木的各10个果序中,共有953个成熟果实,果实为红色,各果序中果实数目为1-8个,平均为3.9±1.48个,不同果序之间果实数目差异显著(P<0.01);在240个果序中,单个果实内种子数目为1-5个,平均为1.61±0.72个,差异显著(P<0.01),其中,含1-5粒种子的果实数目依次为471、395、67、19和1个,而已有文献皆记载黄芦木的果实中仅含有2粒种子。(2)在24株黄芦木上取样的各20个叶片中,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异均较大。其中,叶片长0.95-9.61cm,宽0.41-4.13cm,叶缘左侧刺齿数为0-48个,叶缘右侧刺齿数为0-52个。不同植株内叶长、叶宽、叶缘刺齿数等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3)在24株黄芦木取样的51个一年生枝条中,共有500个叶刺,叶刺呈现出单刺到8叉刺的连续变异式样,其中单刺到3叉刺的数量分别为282、48和158,出现的频率依次为88.23%、50.98%和82.35%,为黄芦木3种常见的叶刺类型。而已有文献中的记载为,黄芦木具3叉刺,稀单一。在泰山居群14株黄芦木取样的274个叶刺中,中刺(最长刺)长度为0.28-2.61cm,庞泉沟居群10株黄芦木取样的226个叶刺中,中刺(最长刺)长度为0.06-1.67cm,两个居群相比较,泰山居群黄芦木的中刺(最长刺)相对更长一些(Mann-Whitney U Test,P<0.01)。(4)自10株黄芦木取样的36朵花中,各花花被片数目为10-14个,平均为12.8±1.05个,各花被片长度为0.60-6.11mm,宽为0.51-5.14mm,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过对10株黄芦木各20个子房纵切,单个子房内,胚珠数目为2-4枚,平均为2.31+0.56枚,各子房内胚珠数目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已有文献皆记载黄芦木胚珠2枚;其中,含2个或3枚胚珠的子房占子房总数的90%以上;在扫描电镜下,黄芦木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29.8-40.9x28.9-40.2μm。花粉粒具螺旋状萌发孔,外壁有明显或不明显的穴状纹饰,或分布不均的瘤状或小刺状突起。(5)在黄芦木个体内果实、叶、叶刺和花特征的变异系数中,花被片数目(0.07+0.02)<叶长(0.09±0.30)<雄蕊长度(0.12±0.04)<胚珠数目(0.19±0.09)<花被片长(0.24+0.08)<果实数目(0.26±0.07)<果实中种子数目(0.28±0.05)<叶宽(0.30±0.12)<花被片宽(0.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