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后期陕北地区流民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流民自明初就已经存在。文章以明代后期陕北的流民问题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史的角度对陕北地区生态地理条件、流民形成的原因、政府对流民的救济措施等三个部分进行详细论述。笔者主要以陕北地区自然灾害、赋税徭役、战争、军屯衰落造成军士逃亡、荒政的废弛等几个要素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最终导致陕北地区地方管理系统崩溃。文章采用传统历史文献分析法、数据计量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展开详细论述。文章的立足时间段为明后期,但文中也会出现明代前中期的一些史料论述,目的是为对比明代前期至后期明政府对流民在政策上的变化,用以研究明代后期流民的形成原因以及陕北流民的组成成分。流民与社会稳定是一种相互促动、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明代后期陕西北部地区流民问题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区流民问题产生的原因、政府的救济措施以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
其他文献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时,国内外政局极为复杂。对外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对内有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在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处境十分困难,迫切建立一条同苏联连接的红色国际交通线,以便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能得到共产国际和红色苏联的直接援助。本文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国际交通线的三次努力之上,力争客观的还原中国共产党于1935-1941年间开辟红色国际交通
针对带浮筏隔振装置的机舱段,从声辐射的指向性、声辐射功率以及场点辐射声压、声强的角度出发,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船舶结构在水中航行时,由船舶辅机
通过分析我国工程地质勘查发展的历史,可以对我国工程地质勘查阶段进行划分,同时阐述了高层建筑中处理地基的措施。
焊接智能化是工业领域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其目的是让机器学习焊接工人的思维。将深度学习运用到智能焊接领域,虽然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研究,但是还是缺乏一定的普适性。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