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写用纸的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xrong1973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张的发明及大规模地用于文字书写,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选取中国传统书写用纸为题,运用文献学的实证方法,以文献记载和文献实物为据,着重探讨通过绘制、印刷等方式加工,主要用于日常书写的笺纸,和通常用于古籍撰抄的套格纸,这两种历史悠久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书写用纸的源流、形制及其与特定书写的关联等一系列问题,意在从一个前人较少关注的视角入手,彰显中国发明的造纸术与中国传统书写文化的独特意蕴与价值。全文分上、下两编,上编为笺纸研究,下编为套格纸研究。上编分为四章。第一章薛涛笺研究,通过整理、分析薛涛本人及友人的存世诗文及其他文献资料,以及比较文献记载与后代的薛涛笺实物,探讨了薛涛本人用笺的情况和对笺纸史的贡献,以及笺纸加工工艺的历史发展趋势。第二章以八行笺为例,探讨信笺样式与书写格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引用从东汉到民国时期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现存八行笺尺牍实物的释读,分析各个朝代“八行笺”和“八行书”的关系,以及固定的“八行书”写作规范是如何养成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以俞樾、徐琪两家自制笺为例,结合文献记载与信笺实物,探讨其花笺的制作、图案样式的选择、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对以文人学者为代表的书写文化特征及审美趣味的反映。下编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中国传统稿钞本套格纸进行分类,并结合古籍稿钞本实例,对其源流、版式特征进行了介绍分析。第二章研究套格纸和古籍写本鉴定的关联。从辨析古纸和名家套格纸特征两方面入手,通过综合考虑古纸、印刷与墨迹的三方关联信息,探讨了利用套格纸鉴定写本古籍的有效途径。第三章为《古籍写本套格纸谱》,记录明清至民国共224家350种套格纸,除各家姓名、字号、生卒年、籍贯、室名、套格纸特征外,每种均附古籍写本例证及出处,为较为完备的套格纸特征谱录。本文将文献的解读与笺纸、套格纸实物相结合,综合性地重新审视了作为文献载体的书写用纸,改变了过去文献学研究不重视实物、单纯从文献到文献,以及科技史研究单纯注重技术复员、忽略实物本身透露的文化要素等不足,对于拓展文献学的研究路径与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传统参考咨询服务与现代信息咨询服务的比较,详细论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正在不断拓展与延伸。
本论文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结语,共7部分。绪论首先阐述了之所以选择“清末、民国时代上海唱片业兴衰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意义”这一命题
2001年,一份面向社区的新都市报《晶报》在深圳创办,该报号称“以民生新闻为特色”,成为说是民生新闻的始作俑者。此后,全国各地都相继涌现民生新闻的“典范”,如广州的《南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水土保持变更的规定不明确,水利部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各个省的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对于变更问题的要求,各流域管理机构对于水保变更的要求不尽相同.现行的水
我国淡水资源十分贫乏,而农业是用水大户,因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是我国农业持续性发展的首要条件。目前绝对多数节水灌溉控制系统不仅功能单一,而且在控制方式上主要以有
该文从促进舞蹈教育改革、推进舞蹈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舞蹈及相关领域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的开发情况——我国舞蹈教学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处于起步阶段,而美日等国
技术的发展带动教育的进步,理念是指导教学变革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学习空间与智慧教育分别以其新颖、新式的教学优势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支持。
从世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以及新兴足球国家快速进步的发展来看,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事实证明,没有一个雄厚的后备人才的基础,没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文章对当前国内外声屏障研究热点进行了汇总,介绍了几种较好的声屏障顶部结构消声原理及应用、防水防尘声屏障屏体结构及材料,并简要介绍了太阳能声屏障和生态型声屏障,指出
量子点是一种新兴的半导体荧光材料,耐光漂白,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可调。将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可以解决传统有机染料发光时间短、不能同时多色检测等问题。水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