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肿瘤是危害中国国民健康的一大杀手。中国每年用于癌症治疗的医疗费用就多达数千亿元,但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依然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黑色素瘤做为一种皮肤恶性肿瘤,尚缺少特异而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到一种安全有效地黑色素瘤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发新的药物即昂贵又耗时,所以,发现已应用于临床药物的其他新用途成为了一种主流。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n3,Stat3),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癌基因,其在包括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研究表明,抑制Stat3的活化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硝呋奇特做为一种抗肠道细菌药物,很早就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研究证实,硝呋奇特直接抑制Stat3信号通路,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死亡,且其毒性很小,不会损伤正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因此,本论文将研究硝呋奇特对黑色素瘤荷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该论文的成功将为临床上黑色素瘤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目的: 探讨硝呋奇特对黑色素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初探。 方法: 1.细胞实验 将黑色素瘤细胞铺制细胞板,37℃、5%CO2培养箱中孵育,加入不同浓度的硝呋奇特,共培养24小时及48小时后,通过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硝呋奇特对黑色素瘤细胞B16的迁移及与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动物实验 建立黑色素荷瘤小鼠模型后第7天,随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硝呋奇特组(100μg/只)、硝呋奇特组(200μg/只)及硝呋奇特组(400μg/只),每组16只。通过腹腔注射硝呋奇特,每天注射一次,共注射7天。 (1)记录各组小鼠每天的存活数及实验结束点肿瘤大小,观察运载不同浓度的硝呋奇特对黑色素荷瘤小鼠的影响。 (2)在最后一次注射后7天处死小鼠,分离小鼠的肿瘤组织,提取组织中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Star3的表达。 (3)不同时间点分离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及血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硝呋奇特对肿瘤组织内T细胞浸润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小鼠脾脏中T细胞及NK细胞等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结果: 1.硝呋奇特作用于B16黑色素瘤细胞后,2.5μg/ml及5μg/ml的浓度均能够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 2.硝呋奇特作用于B16黑色素瘤细胞后24小时及48小时,能够抑制迁移相关蛋刍MMP2及增殖相关蛋白CyclinD1的表达; 3.在动物实验中,硝呋奇特以200μg/只的浓度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而且与PBS组及100μg/只、400μg/只组相比,显著提高了荷瘤小鼠的存活率。 4.硝呋奇特以200μg/只的浓度能够显著地抑制黑色素瘤组织中增殖及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 5.硝呋奇特以200μg/只的浓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但并未明显影响脾脏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 结论: 在细胞水平上,硝呋奇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迁移及增殖。在动物实验中,硝呋奇特能够增强小鼠的抗肿瘤反应,甚至增加了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因此,硝呋奇特有可能成为黑色素瘤治疗的一种新的治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