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稳定在国内外金融界是一个比较前沿的理论课题,也有较高的实践价值。金融稳定是相对于金融不稳定而言的,金融不稳定往往是由各种金融风险造成的,而金融风险主要是由经济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的活动所产生的。由于经济和金融机构及其活动的多样性、联系性和复杂性,导致金融风险对金融稳定影响的多样性、联系性和复杂性,也使得金融稳定成为一种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又是与整个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包括法律环境、产业环境、政府环境、社会保障环境等,共同构成了类似人体生命的运行系统。金融稳定结构体系就是以整体的、结构性的、相互联系的和动态性的方法,对金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期提供有效的金融稳定实现路径和方式。本文以“金融稳定”为核心,按金融系统要素对金融稳定影响的重要性逻辑关系,依次为基础递进式构建金融稳定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9个方面的内容,即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结构体系、银行体系稳定与金融稳定,金融市场稳定与金融稳定,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稳定,金融法律制度与金融稳定,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健全与金融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金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与金融稳定,并分别展开论述:1)第一章主要对金融要素的演变和金融发展理论进行了概览,以便于正确和深刻理解“金融”的内涵;同时,指出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对金融活动在整体上和根本上的制约作用。2)第二章集中论述了银行系统的稳定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四个对银行体系稳定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银行制度、银行竞争力、银行风险识别和预警、银行风险处置,并对四个因素的构成、功能、风险进行了国际比较,提出了中国相应的完善对策和政策建议。3)第三章分析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与金融稳定的关系。重点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结构以及中国证券市场的缺陷及其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外汇市场、游资和反洗钱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并对中国如何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提出了对策建议。4)第四章主要对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对银行监管,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对金融市场监管进行了国际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勾勒出如何规范监管并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制度缺陷和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5)金融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财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政府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等内容。在国际视界范围内对以上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是第五章的主要内容。6)第六章对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的法律制度,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对金融市场交易法律制度,对金融犯罪处罚法律制度等进行了国际比较,并从完善性、渐进性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可逆转性等方面对中国金融法律建设及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7)第七章对社会诚信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数据在金融诚信体系中的作用、政府政策对金融诚信体系的影响、金融诚信体系的有关法律问题等内容进行了探析。特别是分析了如何建立健全个人和公共社会诚信体系及其对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防范作用和对维护金融稳定的积极作用。8)第八章认为,政治经济制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是金融稳定结构体系不可或缺的内容。对部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比较,以分析经济政治制度因素对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对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方向的正确性、方式的适当性和措施的有效性等有积极的借鉴意义。9)作为对金融稳定结构体系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对社会保障体系理论和实践进行国际比较,对其资金筹集、应用等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行深度分析,也有相当强的政策含义和实践功效。这是第九章的主要内容。以上九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和区别、彼此渗透和影响的共同体,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生命共生体关系。由于功能不同,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绝不存在熟轻熟重的区别。任何一个方面出现比较大的问题,都可能使得整体系统不能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