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研究分散于马克思的诸多重要作品中,而那些看似分散的理论和观点,例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特征、实质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对于信用对生产扩大的加速作用和对生产停滞的强化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于形式上是分散的,于逻辑上却是连贯并成体系的。在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能性的过程中,马克思从一般市场经济内在的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论述起,使其关于经济危机一般可能性的论述适用于任何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在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其爆发的根本原因,表现为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并具有周期性的特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这一阐述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失去现实解释力。2007年,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尽管出现了许多与马克思所处时代不同的经济危机的特征,例如,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虚拟经济领域;由于信用的过度扩张,危机来临前的市场并不像马克思认为的那样,表现为生产过剩,相反,人们需求的不断膨胀成为普遍特点。但在信用制度的发展下,这些新特点只是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矛盾,一再延缓了危机的到来,并加重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没有变,马克思正是深入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从最根本、最本质的层面探求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本文试图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论述进行系统梳理,形成较为完整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各主要内容或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解读,或结合实践重新诠释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时代价值,以此形成自己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再认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它不仅成为人们看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乃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面镜子,更照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困难和矛盾,这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