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提升学生21世纪技能,培养创新型时代人才,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又相继启动一系列创新教育计划,旨在加快实现“创造者的国度”(A Nation of Makers),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动手设计能力等。在这一大背景下,具有“想象·创作·分享”理念的Scratch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此,Scratch也在基础教育阶段中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任。但怎样把新型的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Scratch的教学中,还是值得关注的。根据在中小学课堂的实践观察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设的Scratch课程的现状调查,发现Scratch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学生也只是一味的模仿。这与时代的诉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都是不符合的。基于此问题,笔者通过阅读文献发现近年来,设计型学习越来越受关注,设计型学习在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应用研究也逐渐增加。设计型学习的核心点是“设计”,引导学生运用设计的思维和方式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此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个性化特点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和提升,这与21世纪技能的要求和创新教育的理念都是相一致的。因此,笔者尝试将设计型学习的理念融入Scratch的教学中,构建“基于设计型学习的Scratch教学活动设计”并在小学六年级的Scratch校本课程中进行实践,来探究设计型学习对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的影响以及“基于设计型学习的Scratch教学活动设计”能否成功地指导Scratch的教学。本文首先对设计型学习和Scratch的内涵和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二者的适切性;其次依据Kolodner提出的基于设计的科学探究式循环模型,结合Scratch的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构建了“基于设计型学习的Scratch教学活动设计”;之后以S市某小学六年级校本课程《Scratch趣味编程》为例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对“基于设计型学习的Scratch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改进。最后通过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来比较学期开始和学期结束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变化,验证了设计型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此研究的进行也为中小学教师进行Scratch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