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变迁,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2016-2018年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1.使用WHO所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按年度分别计算出2016-2018年间每类和每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率(DDDs),并用Excel201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整理。DDDs=某药物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各抗菌药物的DDD值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来确定,新药按照说明书中的主要适应症规定的成人平均日剂量来确定。2.用W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irby-Bauer法和E-test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版的标准判定。数据结果用Whonet5.6软件分析。3.以年度为单位将检出率排名前五位致病菌的耐药率、药敏试验中所包含的全部抗菌药物的DDDs及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导入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分析随机抽取该儿童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临床各科室的出院病例共4659份,对其中的850份病例进行监测,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等标准对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用Excel2010软件进行统计整理。结果:第一部分:2016-2018年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常见致病菌耐药性分析1.该院三年间共使用抗菌药物15大类,且每年各类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六位保持不变。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始终排在首位且使用量逐年上升,构成比已从2016年的51.26%上升至2018年的57.58%,该院以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为主,且这两类药物的DDDs也逐年升高。抗菌药物的总DDDs值逐年上升,2017年和2018年较上一年分别升高1.97%和4.01%。但该院高级别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的使用量逐年下降。该院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十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一半以上,且二代和三代头孢居多,连续三年阿奇霉素和头孢丙烯始终排在前两位。2.该院三年间共收到标本131836份,分离出致病菌共16814株,分离率为12.7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9256株,占比55.05%;革兰氏阳性菌6591株,占比39.20%;其他菌967株,占比5.75%。该院致病菌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最严重,连续三年耐药率均在90%以上;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性达100%;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6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以及四环素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6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80%;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50%。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达60%以上;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5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前两种细菌高;对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维持在6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基本一致;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差别较大。3.该院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其各自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显著正相关(r=0.99,p<0.05)。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显著负相关(r=-0.99,p<0.05);对头孢西丁的耐药率与其DDDs呈显著负相关(r=-0.99,p<0.05)。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各类抗菌药物的DDDs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院常见致病菌对某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该类及其他类抗菌药物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的分析1.在监测的850份病例中,68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有453例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其中骨科不合理用药病例数有34例,占所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的7.5%,排在首位。其次为内分泌科有32例,占比7.1%。耳鼻喉科30例,占比为6.6%等。2.在686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不合理用药的病例数有453例,不合理使用率为66.03%。由于一些病例中会同时存在多个不合理用药的类型,故在453个不合理用药病例中有597个不合理用药类型。该院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以用药频次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和预防用药时间长为主,占不合理用药类型总病例数的80%以上。结论:1.该院抗菌药物的总使用量较大且逐年增长,特别是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量最大,但对高级别抗菌药物使用量控制较好,因此须继续加强对该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2.该院分离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引起该院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应加强这五种致病菌耐药情况的监测。3.通过对致病菌耐药性的分析研究能及时了解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4.致病菌对某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仅受该种及该类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类别抗菌药物使用量的影响。5.该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严重,且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应根据医院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同时应加大病例点评力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