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越绩效模式”创建于1987年,它是管理体系,也是评审标准。作为管理体系,它为企业、事业单位、公共单位等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织提供了完整的管理方法,作用于组织运作、关系协调、提升业绩、创造价值等一系列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作为评审标准,它是组织衡量自身发展水平、分析市场前景、促进组织提升改进的有效标杆。一切组织发生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卓越绩效模式”产生和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组织提供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帮助组织最终实现其目标、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归根结底,它是一个帮手、一种途径,组织通过成功的运用这种方法,理清经营思路、革新思想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系统的业务管理、评估标准和改进程序,最终实现组织整体水平的阶梯、持续跃进,创造更大的财富和价值。一套理论的成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完善,自从1987年“卓越绩效模式”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在经营中运用此模式,在此过程中,组织和该模式是互相作用、互相完善的,组织在自身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也将模式运作过程中产生的缺陷加以改进,经验加以推广。因此,该模式也在长期地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该模式最初是产生和应用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中,它帮助许多企业最终成长为国际化的成功典范,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其他组织的广泛关注,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公共事业领域,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组织开始将该模式运用到组织管理活动中,也因为此过程,赋予了该模式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的管理方法,目前,该模式吸取了经济界、教育界、医疗界、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管理特点和方法,并在发展中形成一套适用于不同类型组织、善于改进和创新的优异品质,获得了突出的成功和广泛认可。其中,成功运用卓越模式的例子数不胜数,既包括诸如微软等此类国际性超级企业,也包括我国广具知名度的成功企业,这些成功范例都论证了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改造功能和灵活运用性及可操作性,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目前,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我国的作用和地位日渐凸显,不仅仅体现在劳务和货币的流通,更体现在思想、理念上的交流。该模式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得了充分的发展和认可,并通过全球化合作传递进我国经济市场。我国政府十分鼓励我国各大中小企业敢于接受先进思想,勇于管理创新,具体体现在发布、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04)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2004)(以下简称为准则及实施指南),旨在为我国广大企业提供有效的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方法,并通过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组织乃至国家整体竞争力的目的。这正是该模式在我国运用、实施的社会基础。在充分的理论、实践和社会基础上,本文以JY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例,探讨在国家行政部门导入实施卓越绩效的可行性和实施步骤,并对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例研究,通过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目标组织推行卓越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探索,从战略管理、组织结构、职能分配、员工激励、测量评价等方面着手,探讨在该组织构建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并通过实践检验并改进实施方案,最终达到改进本单位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