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参数测量及优化置钉方案研究(经椎旁肌入路和正中入路的对比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1988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正中入路的对比,研究经颈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对椎旁肌和颈神经后支损伤、干扰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率,并且研究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精确率。方法:以颈椎骨折脱位、颈椎不稳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后正中入路与颈椎旁肌间隙入路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临床对比,记录两种不同入路显露侧块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3、5、7天检测生化全套,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变化。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视觉模拟数字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测量,包括患者手术前1天、术后1个月及1年,末次随访时利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颈后伸肌静息肌电图评估。并对患者术后颈肩背部疼痛、僵硬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其轴性疼痛发病率并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术前VAS、术前CK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术后14天及术后1年VAS评分经椎旁肌入路组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第二天都高于手术前,但手术后CK值的增加值传统入路组明显高于椎旁肌入路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MRI评分见传统入路组明显比椎旁肌入路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目对比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椎旁肌入路和正中入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经颈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斜方肌、颈夹肌后,自多裂肌和颈半棘肌间进入,在颈椎侧块表面保护颈神经的后支,仅在需要置钉的椎体上有限剥离横突棘肌暴露颈椎侧块,并在横突棘肌外侧进行颈椎弓根螺钉置钉,避免在棘突与颈椎椎板上剥离横突棘肌群,得以保留了颈后肌群与颈神经后支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后伸肌群挛缩,降低术后颈椎轴性疼痛的发生,为改善颈后正中的传统手术入路提供了新思路。同时由于在横突棘肌外侧置钉获取椎弓根水平面夹角比较容易,避免了由于椎弓根水平面夹角的不足引起螺钉进入横突孔损伤椎动脉,并缩短了手术切口,符合微创理念。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软件数量快速增长,大量相似功能的Web服务随之产生,由于越来越多缺少专业知识的新用户加入,使得服务发现工作变得越发困难。因此,一种新型的服务聚类与推荐算法以及领域知识发现方法的提出,显得十分重要。与传统服务推荐方法系统一样,首先要丰富用户对相关服务的应用领域知识,以增加用户输入的查询辅助词汇,同时解决冷启动的问题。用户了解服务的领域知识(本文中领域知识是指领域专家归纳的服务共性知识。),
气单胞菌(Aeromonas)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该属的不少菌株都被报道具有黑色素形成能力。大量研究发现黑色素是致病菌的毒力因子之一,但气单胞菌的黑色素代谢基因及作用机理却鲜见报道。中间气单胞菌(A.media)WS菌株是实验室前期自武汉东湖分离得到的一株高产黑色素菌株。前期工作发现,在该菌的培养液上清中可检测到L-多巴(L-DOPA)的存在,暗示其可通过酪氨酸酶途径合成多巴黑色素;但奇怪的是
哺乳动物雌性生殖研究领域传统观念认为,哺乳动物如小鼠和人类在出生时或者出生数天内卵巢中卵细胞的数目便确定了,卵巢中卵细胞无更新能力,不断出现的卵泡发生过程最终导致卵细胞的耗尽。本研究通过多次贴壁法从出生后雌性卵巢中分离出雌性生殖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中成功发现生殖细胞旺盛分裂现象。证明了在ICR小鼠品系中,出生后小鼠卵巢中仍然存在着能旺盛分裂的雌性生殖干细胞。通过对培养体系中有丝分裂的统计分析,发现不
多磷酸肌醇激酶是磷酸肌醇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它通过催化底物Ins(1,4,5)P3生成Ins(1,4,5,6)P4和Ins(1,3,4,5,6)P5。植物中的多磷酸肌醇激酶是酵母IPK2以及哺乳动物中IPMK的同源蛋白,酵母中IPK2能参与稳定精氨酸代谢途径中的转录复合物Mcm1-ArgR,在动物中IPMK除了能参与多种转录调控复合物的组成以外还具有介导组蛋白修饰的功能。拟南芥中的多磷酸肌醇
介绍了医院流通物品、医用物流传输系统,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建设项目为例,基于医院基本概况、流通物品预测分析、选型要点,构建了以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为主,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自动导引车物流传输系统协同,垃圾被服传输系统相结合的综合物流传输系统,文章旨在为当今现代大型医院物流传输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背景和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属于人类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增80万左右的胃癌患者,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胃癌。胃癌在我国80年位居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呈下降趋势,2013仍位居我国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二位,死亡率居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关于胃癌的病因学研究,目前国内外的结果均尚无定论,但普遍认为其发生和发展是由于多种因素联合作用
地面VLF人工源产生的信号可以在地球和电离层底边界不停的来回反射,以波导的方式向远处传播,但是由于电离层并不是理想导体,其中有一部分电波能量能够渗透进入电离层,并倾向于沿着地球磁力线形成的哨声导管以很小的损耗继续向磁层传播。地面VLF辐射渗透进电离层和磁层传播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不仅有助于理解和发现电离层中的新效应和新现象,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磁层-电离层-大气层耦合的物理过程的理解,推动空间天气的预
曾经的渔业养殖历史与周边地块的持续开发,对鉴洋湖的生态资源造成了强烈冲击,使场地面临着自然肌理受损、水质污染、水生环境恶化、鹭鸟栖息地流失等问题。为使鉴洋湖的水质重归清澈,再现鹭飞鸟鸣的繁闹景象,项目团队借助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废弃圩田湿地进行改造,打造了占地16hm2的鉴洋湖湿地公园首启区。项目以"保留–打破–整合"为设计理念,建立起包含林–塘–田–湖–岛的复合生态系统,在有限的场地内引入了一套
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于双子叶植物。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 Stal)是一种水稻专食性昆虫,通过口针鞘吸食韧皮部汁液,来获取营养。褐飞虱的取食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水稻的生长,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对于褐飞虱的防治,最经济环保的方法是选育褐飞虱抗性水稻品种。从1969年第一个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被发掘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十多个抗性基因被鉴定出来,这些基因主要来自于栽培稻(如M
背景: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由肿瘤细胞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炎性细胞、免疫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构成,其是肿瘤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TME能够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分化。作为TME最主要的功能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