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状材料复合理论的加锚岩体等效弹性性质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喷锚支护技术在地下工程施工中采用以来,使岩体支护加固的观点从被动支护发展到主动和共同支护上来。锚喷支护技术充分利用了洞室围岩的自承能力并且在岩土工程中被广泛采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锚杆支护的理论研究和设计还不够成熟,工程设计主要靠经验和半经验方法(如“工程类比法”等)进行,或依靠现场量测获得的信息,反馈设计,指导施工。目前,对锚杆支护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根锚杆周围围岩的应力、变形的分布上。尽管在研究的尺度上有所不同,但复合材料力学研究纤维加固的方法和思想对岩体—锚杆支护系统加固机理的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果可以通过支护复合材料支护理论分析这种材料整体的弹性力学性能,那么就可以为加固后的岩体稳定性计算提供方便和有效的计算参数,并为锚杆支护中新材料的选择和地下洞室设计过程中锚杆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支持,使支护系统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和有效。 本文在M.D.G.SALAMON及C.M.GERRARD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层状组分材料性质分别为各向同性、横观各向同性、正交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情况下的层状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性质。将岩体—锚杆支护系统看作是由三种不同的组分材料:岩体、锚杆和水泥砂浆所组成的复合支护系统。为了研究岩体—锚杆支护系统的加固机理以及这种支护复合材料的整体弹性性质,通过细观力学的分析,结合力的平衡、变形协调、应变能相等的条件,建立支护复合材料的等效均匀材料正交各向异性的弹性力学模型,并根据组分材料的弹性性质、锚杆的平面布置用积分形式推导出支护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性质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体力学性质、锚杆直径、锚杆平面布置、粘结材料力学性质等因素变化对支护复合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 分析表明,岩体的弹性模量越小,质量越差,则加固后岩体的弹性模量增加幅度越大,这就说明了锚杆对软弱岩体的力学性质的改善较坚硬岩体明显。 锚杆直径增大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时,岩体锚杆支护系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弹性模量随着直径的增大而有所提高,但等效强度常数变化幅度较小。 通过同时改变锚杆的间排距情况研究了锚杆在孔口段由于间排距变化对复合加固体系等效弹性常数的影响,锚杆间排距越小,锚固效果越明显;通过固定锚杆的排距,而只改变锚杆的间距研究了扇形布置的锚杆由于锚固深度的增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地铁建设的高速发展,地铁盾构隧道得到了大规模的运用,但是随之而来的隧道病害也给隧道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盾构隧道在施工、运营等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害,如管片裂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机场、高土石坝的修建蓬勃兴起,产生裂缝的土工建筑物逐渐增多。在研究土坝、土堤、路基中能否出现拉裂缝和对已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及处理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主要采用的是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形式上则采用了工程领域熟悉的多系数实用表达式。对于同一安全等级的结构,不同设计使用年限所对应的可靠度水平
垃圾填埋场衬垫系统需要有较好的密闭性,较高的离子吸附性,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抗干裂能力等。粉质粘土混合疏浚土不仅能够较好地结合两者的优点(粉质粘土压实性较好并具有一定
电力系统抗震性能潮流分析是制定电网震前抗震规划、震时应急管理方案、震后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重要依据。如何预测在地震作用下电力系统损伤的程度,一直是地震工程和生命线工
在基坑工程中,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安全系数法。它不考虑土性参数等的变异性,把土看作具有某种“平均”性质的“均质”材料,将各种设计条件、各种指标和参数都确定化,所得到的结
随着国家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桥梁越来越承受着沉重的运行负荷,而由于历史和资金的原因,我国大部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或五十年代修建的桥梁仍在营运使用,但因其设计荷
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工程中应用的日益广泛,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以其节点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外形规则、稳定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建筑领域内各位学者的研究对象。尽管到
在软岩隧道施工时,作用在衬砌支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较大,其应力分布与硬岩明显不同。由于开挖造成的应力释放,常常造成作用在软岩隧道衬砌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分布是不均衡的。而这
场地条件在地震动研究领域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场地条件中影响土层与结构地震响应的因素众多。场地中含有软土夹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G5011-2010(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