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构磁芯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的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了由Fe73.5Cu1Nb3Si13.5B9和Fe76Si7.6B9.5P5C1.9两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结构磁芯的非对称巨磁阻抗(AGMI)效应,包括以下两种磁芯,一种磁芯是中间为具有宽线性巨磁阻抗(GMI)效应的FeCuNbSiB薄带,两端为均含有硬磁相的FeSiBPC薄带或是FeCuNbSiB薄带组成的复合结构薄带磁芯。另一种是中间为软磁性能较好的FeCuNbSiB薄膜,两端为均含有硬磁相的FeSiBPC的薄膜组成的复合结构薄膜磁芯。为了能够获得AGMI效应,本文分别对组成复合结构磁芯的薄带与薄膜进行了单独的研究,结果如下:  一、FeCuNbSiB薄带的宽线性GMI效应  1.FeCuNbSiB薄带在457MPa张应力460℃应力退火1h后,样品的巨磁阻抗曲线具有宽线性,而且相比于其它退火温度与张应力的巨磁阻抗曲线,在近零场附近也是最为灵敏的,其最大阻抗比为590.7%,外磁场的线性区间为930.2A/m,线性系数R为0.9945。  2.对于在460℃不同应力退火的FeCuNbSiB薄带,其巨磁阻抗曲线半高宽随张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出近似线性的单调递增趋势。  二、FeSiBPC薄膜的纵向驱动GMI效应  1.通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得了3.0μm厚FeSiBPC薄膜,采用纵向驱动模式,薄膜样品退火温度高于200℃后,均能显现出明显的GMI效应,最佳退火温度为250℃。  2.对于3.0μm厚的薄膜样品,随着薄膜样品退火温度的增加,其GMI曲线的半高宽逐渐减小,灵敏度曲线则是先增加后减小,在样品退火温度为300℃时,达到最大为2.06%/(A·m-1)。  3.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又制得了1.5μm厚FeSiBPC薄膜样品,同样采取纵向驱动模式,发现对于FeSiBPC薄膜样品,当薄膜厚度为1.5μm,退火温度高于510℃时,薄膜样品中含有硬磁相。  三、复合结构磁芯的纵向驱动AGMI效应  1.将含有硬磁相的FeSiBPC、FeCuNbSiB薄带分别与具有宽线性巨磁阻抗效应的FeCuNbSiB薄带组成了复合结构磁芯,在纵向驱动模式下,磁化后的磁芯表现出了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的现象,最大阻抗比分别为284.95%、116.3%,峰值对零磁场的偏移大小分别为93.02 A/m、186A/m。  2.采用开天窗的方式在Si片上镀FeCuNbSiB与FeSiBPC薄膜,然后组成复合结构薄膜的磁芯,其中FeCuNbSiB薄膜的厚度为3.0μm,FeSiBPC薄膜的厚度为1.5μm,分别地经过300℃和519℃氮气保护的退火处理,可以获得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最大阻抗比为92.96%,峰值偏移大小为11.62 A/m。  3.对于复合结构的薄带和薄膜磁芯,在磁化后表现出来的非对称巨磁阻抗效应,均没有磁滞。
其他文献
隐喻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在两千多年跨度的研究中,一直是人们所研究的对象,不仅在社会学、文化学、文学等领域倍受关注,近年来,学者们又将线转移到了设计学中来。本文就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经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并于近几年迅速发展。主要由于太阳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并且可永久利用的能源,其发展潜力是无穷的。现在主要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分为三种,其
生物气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可再生洁净能源和资源。生物气的高效利用是将其重整制合成气(CO+H2),用于合成液体燃料和化学品。传统的催化法重整存在催化剂积碳失活和硫中毒等问题,等离子体法重整不存在催化剂失活问题,并且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但等离子体法生物气重整的工业应用,必然要求等离子体反应器具有高转化率、低能耗和大体积反应区的特点,现有的大气压非热等离子体反应器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为此本工作针对生物气
学位
孤子理论作为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受到大家的特别关注。特别是当实验成功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以来,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质波在物理学前沿领域就倍受人们的重视。
上转换发光材料,即具有从低能级通过吸收光子而发光的新材料,这种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描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的研究表明,经过稀土掺杂的晶体、玻璃和陶瓷被认为是潜在的上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