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穗内各粒位发芽整齐度及若干品质性状的品种与环境效应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eight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两个不同穗型的大麦品种(92-11与秀麦3号)为材料,研究了大麦穗内务粒位发芽整齐度及若干品质性状的品种和环境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两供试品种发芽整齐度存在着差异,秀麦3号相对较好.穗内务粒位中,顶部籽粒发芽最快,中部次之,底部最慢。氮肥处理、穗数处理和库源比调节处理对穗内各粒位发芽整齐度的影响因品种而异。 穗内β-淀粉酶活性以顶部籽粒较高,孕穗期一次追施氮肥(N3)或单位面积上较多的穗数(120穗/行),可显著提高穗中部与底部籽粒的β-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珍汕97和明恢63为亲本的241个RIL群体及其240个随机交配后代(永久性F_2,简记为PF_2)为遗传研究材料,利用包括221个标记的水稻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Mapper2.0,对控制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研究水稻株高和穗长杂种优势的QTL数目、位置及其基因效应(包括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加性×显性上位性、显性×...
为探讨春小麦稀植栽培可行性及稀植栽培条件下品种特性变化规律,本试验选用11个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系),设置3个试验处理:常规处理(A1),基本苗600万/hm~2;稀植处理(A2、A3),基本苗450万/hm~2、300万/hm~2,并进行苗期镇压,施三叶肥、穗肥等稀植管理,通过田间试验对品种分蘖动态、旗叶特性、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稀植栽培
利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或其雄性不育单交种授粉,多性状筛选获得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高油玉米杂交组合,探讨了普通玉米×高油玉米杂交当代籽粒获得高产优质的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普通玉米高油化的概念,并对其可行性和应用前景作出分析,试验于2000-200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玉米科技园和作物高产生理实验室进行。试验结果如下:1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杂交,通过多性状筛选高产优质的普通玉米高油化
以长穗颈不育系协青早eA(1)、协青早eA(2)、龙特浦eA(1)、龙特浦eA(2)、D297eA(1)、D297eA(2)及它们相应的原不育系协青早A、龙特浦A、D297A与高秆隐性恢复系669eR(1)、蜀恢527eR(1)、明恢63eR(1)及其相应的原恢复系R669、蜀恢527、明恢63为材料,组配成一套9组共36个组合的F_1材料。每组的4个杂交稻F_1遗传背景一致,但eui基因型不一致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和叶色突变体是应用广泛的两类变异,也是进行水稻育种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获得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的水稻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