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植栽培春小麦品种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春小麦稀植栽培可行性及稀植栽培条件下品种特性变化规律,本试验选用11个黑龙江省生产实践中广泛种植的优良品种(系),设置3个试验处理:常规处理(A1),基本苗600万/hm~2;稀植处理(A2、A3),基本苗450万/hm~2、300万/hm~2,并进行苗期镇压,施三叶肥、穗肥等稀植管理,通过田间试验对品种分蘖动态、旗叶特性、灌浆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稀植栽培下,品种分蘖率提高,无效分蘖降低,分蘖质量得到改善,分蘖成穗率、干物重得到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该试验使用裂裂区设计,对不同密度、N肥下的14个稳定的春小麦品种(系)的5个品质性状(GMP、伯尔辛克值、沉降值、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5个农艺性状(株高、有效分蘖、千粒
主题式班级管理理念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境和自身发展特点而实施的一系列循序渐进、精心策划的班级教育活动
植物雄性不育材料是遗传研究和育种利用的宝贵资源,已在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作物上广泛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杂交种子,不仅能节省大量人工去雄劳力,降低种子生
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其种质基础狭窄、杂种优势模式不清已成为限制玉米育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闪素。因此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利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常用的22个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开比较不同类群划分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这对于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 1.综合系谱分析、形态鉴定、配合力分析和育种实践,将黑龙江省22个工米
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政府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集团办学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关键问题。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南开景阳小
本研究以水稻品种珍汕97和明恢63为亲本的241个RIL群体及其240个随机交配后代(永久性F_2,简记为PF_2)为遗传研究材料,利用包括221个标记的水稻连锁图谱,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软件QTLMapper2.0,对控制水稻株高和穗长的QTL进行定位和效应分析,研究水稻株高和穗长杂种优势的QTL数目、位置及其基因效应(包括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加性×显性上位性、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