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然十分明显。积极稳妥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意义。本文以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并与浙江省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缩小安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经验,同时从安徽省省内地区入手,分析省内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差异性,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明确更加具体的方向。通过分析,本文认为:1、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自1978-2015年大致经历了五个具有规律性的变化阶段,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与全国、浙江省的对比发现,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高,且省内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存在差异性,其中皖北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为突出。2、通过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各项收入来源构成的分析并与浙江省对比,发现安徽与浙江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是工资性收入,而安徽省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浙江省农村居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工资性收入。可见,农村工业化起步早、发展快的浙江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人均教育年限因素对安徽省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作用,而对浙江省是具有负向影响;城市化水平、二元经济结构、人均财政支出、财政支农占比因素对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负向影响;房价水平、金融发展规模对安徽省与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都具有正向影响。可见,已经跨过倒U型发展顶点的浙江与仍在倒U型左侧的安徽,部分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3、从对安徽省内三大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看:经济增长对皖北、皖中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地区则呈负向影响;城市化进程推进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负向影响,但皖北地区的显著性不强;工业化对皖北、皖中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房价水平提高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其中对皖中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二元经济结构系数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性的负向影响,其中对皖南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其中皖北地区的显著性不强;财政支农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影响;金融规模扩大对三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具由正向影响作用;人均接受教育水平对皖北与皖中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对皖南具有负向影响。基于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安徽省内应该因地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