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红壤土、紫壤土、砂质土和水稻土四种土壤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四种土壤类型的养分差异、移栽前土壤三大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移栽后六个时期烟株根际和非根际功能细菌的数量变化、土壤酶和各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的化学、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四种土壤类型的pH值总体适宜,均在适宜烟株生长的范围内,红壤土偏酸性;四种土壤类型的整体肥力表现如下:T1(红壤土)>T2(紫壤土)>T4(水稻土)>T3(砂质土)。红壤土速效磷含量偏低,紫壤土碱解氮显著低于其他土壤类型,其他成分含量水平相当;砂质土除速效磷含量较高外,其他含量都较低,水稻土各成分含量适中。四种植烟类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除总糖有差异,其他烟叶化学成分差异不显著,四种植烟土壤烤后烟叶氯、烟碱和总氮含量变化基本一致,三者含量以红壤土较高;总糖和钾含量以砂质土较高,还原糖含量以水稻土较高。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从各土壤类型烟叶总的表现来看,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土壤微生物整体来看受pH值和土壤综合肥力的综合影响,微生物总量为T2(紫壤土)>T1(红壤土)>T4(水稻土)>T3(白砂土),其中以细菌占主导地位,数量占到总数的84.6%-99.5%。水稻土三大菌总量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其细菌所占的比例下降;其他土壤类型三大微生物总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土壤酶活性同时受两者的影响,脲酶活性以红壤土最高,蔗糖酶活性以紫壤土最高,过氧化氢酶以水稻土最高。各生长期根际和非根际功能菌的变化趋势有差异。根际和非根际自生固氮菌的变化趋势不相同,氨化细菌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解钾菌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解磷菌的变化趋势基本差异较大。四种功能菌数量均为根际>非根际,根际效应>1,根际自生固氮菌各类型土壤数量高低差异不大,根际氨化细菌以砂质土数量最大,根际解钾菌以紫壤土数量最大,根际解磷菌各个时期高低变化不同;非根际自生固氮菌以红壤土和紫壤土数量较大,非根际氨化细菌和非根际解钾菌各时期高低差异不大,非根际解磷菌以紫壤土数量较大。四种土壤类型上烤后烟叶中共检测出32种中性致香成分,中性致香成分总量整体表现在T4处理>T3处理>T2处理>T1处理。主要中性致香有:新植二烯、糠醛、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苯乙醛、愈创木酚和罗岩兰草酮,除新植二烯外,另外六种的致香成分之和占中性致香成分的总量的比例分别为:红壤土6.5%、紫壤土4.8%、砂质土7.1%、水稻土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