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锥栗(Castanea henryi Rehd. & Wils)是我省特色果树资源,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但由于锥栗长期采用实生繁殖,遗传背景复杂,生产上常出现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造成品种类型的分类混乱;同时锥栗生产上也普遍存在空棚现象,造成产量下降和品质降低。本研究以锥栗果实、嫩芽及花粉为材料,探索锥栗胚胎发生发育过程及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锥栗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克服空棚问题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初步探明锥栗胚胎发生发育的过程。以锥栗品种“黄榛”为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并制成永久切片,对胚胎发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锥栗胚胎发育始于珠心组织中的一枚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分裂出外侧的周缘细胞和内部的造孢细胞。造孢细胞起大孢子母细胞的作用,分裂成四个大孢子,其中一个发育为功能大孢子。锥栗胚胎为蓼型,功能大孢子发育成熟时共具有七个细胞八个细胞核,通过双受精作用,产生胚和胚乳,胚胎发育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到子叶胚的过程。 2.通过花粉电镜扫描,发现锥栗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锥栗主产区建瓯市采集的17个锥栗品种的花粉为材料,经前处理后进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锥栗花粉为小花粉,长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赤道面观有长椭圆形、宽椭圆形和菱形三种,萌发孔类型为N3P4C5。锥栗不同品种花粉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花粉的纹饰上,有的花粉纹饰呈脑纹状褶皱,有的形成条纹沟,有的形成孔穴,表明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花粉表面纹饰,可将这17个品种归为5类:具圆形突起、仅具孔穴、仅具条纹、具条纹与孔穴和具褶皱。此外,锥栗花粉纹饰演化是由光滑→孔穴→褶皱一条纹的趋势,可以借此来推测锥栗花粉进化先后顺序。 3.建立了锥栗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为解决锥栗组织器官内多酚、多糖、色素等物质的干扰,本试验以29个锥栗品种的春季嫩芽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高盐低pH值法提取锥栗基因组DNA。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锥栗嫩芽中多酚等杂质,所提取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DNA得率大于128μg/g·FW,符合PCR反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