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物种,西藏特有珍稀树种,仅带状分布于海拔3000~3400m范围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线,及以上的河漫滩与河谷干旱坡地。巨柏冠幅宽广、树干高大笔直、侧根粗壮发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本文以5a巨柏实生苗、12a巨柏栽培幼树和野外环境的巨柏大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巨柏幼树树冠结构、枝条解析因子及光合特性;枝条修剪方式及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截口大小、修剪方式、截口覆膜及修剪季节对截口愈合的影响;根系修剪强度对巨柏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根系修剪季节和回填基质对巨柏苗木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1)巨柏的树冠轮廓曲线可以用理查德方程和线性回归方程较好地拟合。树冠体积和表面积估测模型是以树高、冠长和冠幅变量组合的异速生长模型为最佳,R~2达0.94以上。巨柏枝条长度空间垂直分布呈偏下的正态分布,树冠形状呈水滴型。一级枝条数量的平均值为90.4个,最大枝条密度的相对冠层深度为0.598。随着冠层深度的增加,枝条直径和着枝角度逐渐增大,为疏层形主干。方位角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较为不均,在东南-西北方向枝条分布较多。巨柏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峰值在13:00;月变化在8月达到最大;晴天比多云高3.23μmol/(m~2·s),比阴天高4.43μmol/(m~2·s);阴叶比阳叶低4.42μmol/(m~2·s);冠层中部成熟叶片最高。双曲线修正模型为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的最佳拟合模型,其拟合的巨柏光饱和点为1376.606μmol/(m~2·s),光补偿点为75.463μmol/(m~2·s),CO2饱和点为1213.412μmol/(m~2·s),CO2补偿点为56.880μmol/(m~2·s),表明巨柏喜光耐荫。2)修枝能够促进巨柏苗高的生长,抑制地径的生长。重度修枝后巨柏幼苗能迅速调节气孔,以减少水分消耗,更接近修枝阈值,较适合移植。短截的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疏除则对植株整体生长出现削弱作用。3)修枝1年后,巨柏大部分截口能够正常愈合,超过8%的截口完全愈合。在枝条修剪时,直径15~20mm大枝条愈合速度慢、愈合时间长,要尽早修剪。刀具使截口平滑,减少病害入侵的影响。覆膜能够促进愈伤组织早期形成,对愈合率的影响不显著。修枝1个生长周期后,春季修剪的截口愈合速度最快,夏季修剪的截口愈合能力最强。4)断根会显著抑制巨柏苗高和地径的生长,断根强度越高抑制越明显。断根还会明显抑制巨柏光合有机物的积累,45d后逐渐恢复至断根前水平。然而断根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提升,重度断根的叶片SPAD值和水势较高。断根还会刺激新根的萌发,苗木生根率与新根数量均随断根强度的增加而增加。5)断根后经过1个生长季的根系恢复,切口处重新长出大量的须根和侧根,表明巨柏根系再生能力较强。夏季断根对巨柏幼树新根数量指标和新根形态发育最好,在冬季断根的相对较差。沙土环境巨柏幼树新根生长最快,沙腐土环境新根数量最多,沙腐土中巨柏大树根愈伤组织形成率高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