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提升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对建筑工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更加精细、快速、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技术,受到公众越来越多的青睐。其中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保障性住房,具有建设规模大、面积小且户型简单等特点十分适合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但是对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认识依然不够,对其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仍然不够了解。对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客观地对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我国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对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工业化进程意义非凡。本文在分析整理大量国内外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对装配式保障性住房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初步建立三个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各一级指标进行优选,最终将经济效益划分为构件生产及营销成本等5个二级指标;将环境效益划分为能源消耗量等5个二级指标;将社会效益划分为生产及管理方式创新等5个二级指标。论文引入层次分析法与集对分析理论,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同时参考相关资料综合给出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指标分级标准,建立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最后将该评价模型用于长三角地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综合效益评价,通过联系熵值反映长三角地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装配式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水平,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