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的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气象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尘暴中直径小于10 μm的沙尘颗粒在大气中能够长时间存在,它不仅使大气光学厚度增加、空气质量恶化,而且会造成人类和动物的呼吸道疾病.同时,沙尘暴不仅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也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东亚沙尘暴的形成机理,本论文利用天气学方法对2002年和2003年的主要沙尘暴过程的路径和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这两年沙尘暴过程的差异成因.分析表明形成这两年沙尘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东亚大气环流,特别是东亚大槽的活动差异引起的.论文中还用卫星资料分析了沙尘暴形成的地点和沙尘云的云顶亮温.结果表明沙尘云项随着沙尘向下游的移动而逐步抬高,从而可以输送到很远的地方.并且用卫星资料以及诊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云和降水对沙尘暴的可能影响.几次典型沙尘暴过程分析表明,沙尘暴生成区以干燥的冷空气为主,在沙尘暴发生区基本上无降雨.作者用耦合了大气模式、风蚀模式和GIS的沙尘暴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对沙尘暴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和预报试验与检验,并用模式结果讨论了沙尘暴形成和输送的机理问题.并且根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沙尘暴模式的七点建议.最后,根据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天气动力学原理,作者归纳出了中国春季沙尘暴生成与发展的天气学模型.这个天气学模型对东亚沙尘的生成和输送做了以下概括;(1)高空天气系统对沙尘暴的生成有着较大的影响.(2)一般情况下,在近地面层最有利于沙尘暴发生发展的区域位于冷锋后,地面低压的西侧和西南侧.(3)冷锋后部被大风吹起的沙尘上升到一定高度,并进入槽前上升气流区域时,沙尘可以继续上升到700 hPa甚至500 hPa以上高度,并且会随基本气流向下风方向输送.(4)高空槽后冷平流的强弱对沙尘暴形成有很大的作用.如果高空槽进一步发展,高度场中的等值线可能闭合,使高空槽演变为高空冷涡.因此,我们将冷涡系统认为是此天气学模型的一个特例.当高空槽演变为冷涡之后,则更容易生成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和有利于沙尘向东亚以东地区输送.2004年3月,利用地面和高空常规资料对沙尘暴天气学模型检验表明,这个天气学模型是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沙尘暴的形成机理.可以为沙尘暴的预测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5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50年的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客观地定义了表征马斯克林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四个指数,系统地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正常及异常变化特征,并讨
初夏东南亚季风的变化对云南初夏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亚洲季风和天气气候有重要意义。观测事实表明,东南亚季风的经向风分量非常重要,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是初夏中南半岛上空的
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越来越淡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样填鸭式
本文应用地球静止卫星GMS-5和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选取98年夏季一些MCS个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的辐射、降水和闪电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比较MCS在TMI10.65、19.3
该文采用NCEP/NCAR再分析500hPa高度、海平面气压、地面温度资料和黑龙江月平均温度资料,利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月平均温度的不同时间尺度变率,异常暖、冷的同期和前
自然正交分解(EOF)在台风路径预报中已得到应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Elsberry教授和他的学生Dr.Ford等将沿用已久的高度场分解改进为涡度场分解,在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他们的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风云三号为了保证中分辨率(MPT)探测资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授权使用,准备在其传输过程中采用加解密技术。为了验证MPT传输数据进行加解密操作的可行
本文将模拟重点集中于海上低层大气,首先以中尺度模式MM5作为初始场和外强迫,驱动OSU一维大气边界层模式,进行单点的短期预报,并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考虑将三维大气
海洋环境的调查研究是海洋科学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之一,同时深入了解近海海洋水文条件以及环流特征也是维系海洋安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
1978年,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方针,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场大讨论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