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解密技术在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nhuai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风云三号为了保证中分辨率(MPT)探测资料在特定环境下的授权使用,准备在其传输过程中采用加解密技术。为了验证MPT传输数据进行加解密操作的可行性,也为了地面接收系统实际需求,需要在研究分析加解密原理和算法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加解密处理过程并进行相应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MPT传输数据加解密原理和加解密过程中使用的基础算法—数据加密标准(DataEncryptionStandard,DES)等。随后在分析理解数据传输格式、具体的加解密算法和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软件进行了算法的实现。由于算法的研究和实现建立在个人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因此通过星上数据传输系统产生的加密前模拟数据和加密后模拟数据对实现的算法进行了各功能的验证,最终确认核心算法的实现正确无误。同时,为了满足MPT数据处理速度方面的要求,在核心算法验证无误的基础上又对算法进行了改进,显著的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由于实现完整的加解密系统还需要相应的密钥管理工作,随后进行了相应密钥管理功能的设计和实现,人为的增加了密钥的安全性。最终,进行了地面接收系统解密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实现的解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功能进行了集成,同时结合数据传输格式和地面接收系统设计需求,进行其他功能的添加和实现从而完成了地面接收系统中解密功能的需要,并通过有线对接试验对其进行了正确性验证。 最后,对美国NPOESS卫星采用的加解密基础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和我国采用的基础算法进行对比,发现DES算法在安全性、效率等方面已无优势可言。 从研究分析的结果看,采用DES算法和相应的工作模式可以对MPT传输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通过密钥管理可人为加强密钥安全性;而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可对星上加密功能进行模拟,而在地面接收系统中实现解密功能。
其他文献
<正>该课获2014年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颗枸杞豆》。大家注意一下,课题中"三颗"的"颗"是哪个"颗"?生(齐):"果""
文化的创造,应该与时俱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也并不是要将古人所有的观念强加于当代人的各种生存现实之中。恰恰相反,我们当代正是要对中国古学进行去粗取精,去芜存真,融贯中西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建构新的文化而努力。
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和平流层臭氧的恢复将对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平流层臭氧含量的变化与平流层Cly、 Bry等微量成分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研究不同温室气
本文利用1951-2000年,50年全国160站降水、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利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EOF分析,合成分析等多种气象统计方法,研究影响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
本文利用52年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50年的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客观地定义了表征马斯克林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的四个指数,系统地分析了马斯克林高压正常及异常变化特征,并讨
初夏东南亚季风的变化对云南初夏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也对亚洲季风和天气气候有重要意义。观测事实表明,东南亚季风的经向风分量非常重要,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是初夏中南半岛上空的
在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越来越淡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样填鸭式
本文应用地球静止卫星GMS-5和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选取98年夏季一些MCS个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的辐射、降水和闪电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比较MCS在TMI10.65、19.3
该文采用NCEP/NCAR再分析500hPa高度、海平面气压、地面温度资料和黑龙江月平均温度资料,利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月平均温度的不同时间尺度变率,异常暖、冷的同期和前
自然正交分解(EOF)在台风路径预报中已得到应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Elsberry教授和他的学生Dr.Ford等将沿用已久的高度场分解改进为涡度场分解,在此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