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约化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导致养殖水体氮、磷的含量累积,易引发富营养化,破坏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平衡。且氨氮,特别是亚硝态氮可对水产养殖生物产生潜在毒性,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态氮、磷等被广泛关注。为了寻找对养殖水体降解效果更好的菌株,本实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BC、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A0及其不同组合A0+BC+BS(M)、A0+BC、A0+BS、BC+BS(按等体积复合)对养渔水体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磷的降解效果,实验进行15d,投加菌量为1.5‰(2.0×10~8cfu/mL),结果表明:A0能显著降低氨氮、硝态氮、总磷(p<0.005);BS对亚硝态氮降解效果显著(p<0.005)。与A0相比,A0+BC对氨氮、硝态氮降解效果更显著(p<0.005),第7d氨氮去除率为75.7%,且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第13d硝态氮去除率为27.8%,表明A0与BC的复合对于氨氮与硝态氮的去除表现出相互促进作用;与BS、A0相比,A0+BS对亚硝态氮、总磷降解效果最优(p<0.005),第15d亚硝态氮去除率为93.4%,第7d总磷去除率为76%,且含量始终显著低于对照,说明BS与A0复合对于亚硝态氮与总磷的去除表现出协同作用。综上所述,A0+BC对氨氮、硝态氮降解效果最优;A0+BS对亚硝态氮、总磷降解效果最优,且两种菌复合的菌种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菌种及三种菌复合的菌种。为了探究最佳复合菌种A0+BC、A0+BS对养渔水体N、P的作用机理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研究了养渔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复合菌种A0+BC、A0+BS的水样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且A0+BS的多样性高于A0+BC;与水样CK相比,A0+BC、A0+BS水样中厚壁菌门消失(Firmicutes),放线细菌门(Actinetobacteria)出现,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减少。从纲的分类水平分析,与水样CK相比,A0+BC、A0+BS水体中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Bet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且所占比例增加,与A0+BC、A0+BS菌在很大程度上去除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有关。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养渔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与水样CK相比,A0+BC、A0+BS水样中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消失,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增加,其促进了养渔水体中氮的降解。另外,A0+BC水样中其他优势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反硝化类型,促进了硝态氮的降解,A0+BS水样中其他优势菌为硝化杆菌属(Bosea),促进了亚硝态氮的去除。由于复合菌种A0+BS对亚硝态氮和总磷降解效果最优,且增加了养渔水体的微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菌。另外,根据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1109-2006)中的菌种安全分级目录,二者均属于免作毒理学试验的菌种,确保了二者的安全性。最终推选A0+BS作为可应用到淡水养渔中的高效复合菌剂。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菌剂投加间隔周期为13d-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