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的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有着显著区别,其文学性明显有别于实用文体的语言,在抒情方式上又有别于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是体现散文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语言教学也是中学散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散文教学问题,自然应该聚焦于语言教学。把握好语言教学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一条主线,无疑是改善散文语言课堂教学,提高语言鉴赏与品析有效性的关键。在应试的趋向下,散文语言教学存在贴标签、程式化、浅表化分析等诸多问题。学生对散文语言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对语表意义的认识上,而对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蕴却无法探知,对语言的品析如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借鉴散文教学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角度,探究散文语言教学的优化策略。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介绍了散文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本文的核心概念“叙事散文”做出界定。本研究中所指的叙事散文属于狭义的散文,是侧重于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性散文。第一章介绍了散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主要通过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归纳出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当前散文语言教学存在割裂情感孤立地分析语言;主题先行贴标签式的地分析语言;为修辞而讲修辞等问题,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习惯于经验式的教学,且教学过程容易受语文测评方式的影响,教师整体上缺乏语言教学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散文鉴赏理论,通过对散文鉴赏理论的整理,梳理出几种可能对中学散文语言教学有所助益的理论,如语言层次说、文本层次说以及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等,并探讨它们对初中散文语言教学的借鉴意义。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叙事散文的文体特征,散文的文体特征是确定散文语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重要因素,散文的文体特征包括散文的自叙性、真实性、自由性、个性化以及情感表达的节制性。小说丰富的人物形象,诗歌凝练的情感表达使得研究者对其情感表达的节制较为关注。本文在介绍散文的基本文体特征的同时,提出现代散文在情感表达上也存在从滥情到节制的美学风格上的转变,作家在散文中含蓄节制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和个人情感,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时候,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第四章在散文文体特征与散文鉴赏理论基础上,分别从散文语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究散文语言教学的优化策略。散文教学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落点;教学内容应以情感体悟为散文语言教学的核心;教学方法应加强语言的感悟以及语言实践。本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一是对散文的文体特征做整合性分析,并且将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为自叙性、真实性、自由性、个性化以及情感表达的节制性。二是提出散文教学要立足于文体特征,也要借鉴相关的散文理论研究成果,而这一点往往是中学教师所忽略的教学依据。三是提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究散文语言教学的优化策略。其中朗读是散文语言教学的常用策略,而体验与细读策略却是论者较少提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