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腰椎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1825kg/m2,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n=20)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R组,n=20)。SR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30.4ug/kg,苯磺顺阿曲库铵0.2mg/kg并通过面罩吸入6%七氟烷行麻醉诱导,PR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代替七氟烷吸入,余用药同SR组行麻醉诱导。术中SR组吸入1.5%2.5%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0.250.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PR组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412mg·kg-1·h-1复合瑞芬太尼0.250.5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中控制BIS值在4060,测定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min(T1)、术中1h(T2)、术中2h(T3)、拔出气管导管后15min(T4)肘静脉血中葡萄糖(Glu)、C肽、胰岛素(Ins)、皮质醇(Cor)浓度,用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抵抗指数(IRI),并记录两组患者五个时间点的HR、MAP、BIS值、腋窝温度的变化以及血糖异常(偏离正常值)的发生例数。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同一时间点的HR、MAP、BIS值和腋窝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的HR、MAP、BIS值均下降(P<0.05);T4时间点上升接近于T0水平(P>0.05);(3)两组患者在T0、T1时间点的Glu、Ins和C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间点,PR组的Glu低于SR组(P<0.05),Ins和C肽高于SR组(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患者的Cor、ISI和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SR组患者在T1间点的Glu、Cor较T0时间点降低(P<0.05),在T2、T3、T4时间点,Glu、Ins、C肽、ISI和IRI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在T1、T2、T3、T4时间点的Glu、Cor均较T0时间点低(P<0.05),在T1时间点的Ins和C肽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2、T3、T4时间点的Ins和C肽较T0和T1时间点升高(P<0.05);ISI和IRI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均不影响胰岛素敏感性,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麻有促进胰岛素分泌趋势,使术中和苏醒期的血糖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