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新型冠状肺炎流行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遵义地区的一些学校开展了线上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给习惯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的中职学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学生必须努力从依赖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中职学生是否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英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本研究的主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活动理论为指导,对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现状,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影响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有哪些?(3)这些特点和因素是如何影响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52名被调查学生的问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数据和网络课堂观察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遵义地区一所中高职贯通的学校的中职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校的文科、理科学生中各选择2-3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数据和教师数据。问卷在现场通过线上方式发放,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分析数据。分析以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访谈记录和在线课堂记录为依据。在初步得出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教师问卷,并结合访谈记录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有:1.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英语整体表现出困惑和矛盾。2.大多数中职学生有意愿和信心利用信息资源和方法来更好地学习英语,但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行为表现较弱。3.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虚拟化和动态性的特点。4.中职学生在自主英语学习中大多倾向于过程性评价,互动交流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中职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大多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归因。6.中职学生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正在改善,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可以提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内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愿望和兴趣)、信心、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性别。2.外因:学校、教师、信息网络环境和其他学习参与者。这些因素影响的方式:内因是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中职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条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这些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使之形成一个循环、动态的发展过程。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启示:首先,学校应提高对中职英语学科的重视,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其次,教师应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1.利用英语信息资源和信息化英语学习方式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2.保持和增强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信心。3.教师应增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责任意识,创设自主学习英语活动,加强与学生沟通;同时增加学习者和英语学习社区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互动。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学习以满足学生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英语学习需求。5.在英语自主学习评价方面,教师应尝试使用更多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应为基于包括电子档案袋在内的电子作品的过程性评价。
其他文献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如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对其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出高危患者并即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ARVC相关,而不同基因突变所致的ARVC临床特点不同,我们有望利用基因型对ARV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该文对基因型在ARVC危险分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左主干分叉病变因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其血运重建策略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焦点。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洗脱支架材料和工艺的改进、腔内影像学的发展、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供的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左主干分叉病变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为了进一步规范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提高我国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整体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及生理学学组和介入心脏病学组组织相关专家联合撰写了该指南。该指南包括前言、左主干分
目的总结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欧美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以“应激性心肌病”“心尖气球样变综合征”“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syndrome”“stresscardiomyopathy”为关键词,检索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和WebofScience数据库1990至2020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剔除非病例报道、诊断错误、信息不全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294篇,其中128篇文献报道了163例中国病例,
目的探讨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心肌活检术(即Liwen术式心肌活检术)获得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标本的代表性及其病因学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纳入2019年7至12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行Liwen术式心肌活检和射频消融的HCM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及合并症的情况。对所有入选患者的活检心肌组织进行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组织学阅片,观察HCM患者心肌标本的病理学特征。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21例,年
目的探讨中国Takotsubo综合征(TT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现状。方法该研究为病例汇总分析。在万方数据、中国知网、华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文数据库,以“Tako-tsubo”“Takotsubo”“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样心肌病”“Tako-tsubocardiomyopathy”“Takotsubocardiomyopathy”“应激性心肌病
目的探讨室间隔消融术(ASA)治疗症状轻微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01年3月至2017年12月住院和门诊诊治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的HOCM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治疗组)和ASA治疗组(ASA组)。通过数字病例管理系统获得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史、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及卒中)、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等。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和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推广,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不良反应(irAE)日益受到关注。该文报道了1例ICI相关心肌炎、肌炎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合并菌血症,在托珠单抗、丙种球蛋白及充分抗生素治疗后,全身炎症状态得到控制,心功能好转。该文结合临床诊疗经验和文献,探讨了ICI相关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