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文学书籍出版研究(1914-1949)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trai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民国时期第二大出版企业,从1914年起,中华书局开始涉足文学书籍出版事业,至1949年,共出版文学书籍668种。其中,翻译文学书籍225种,文学创作书籍339种,翻译、创作合集8种,文学理论书籍96种。不管是从出版数量和出版规模来看,还是从出版质量和出版影响来看,都不容小视,为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中华书局的文学书籍出版受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和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大事件影响颇深,以这两大事件为界,可分为探索期(1914—1918)、发展期(1919—1937)、衰退期(1938—1949)三个历史时期。就翻译文学书籍和文学创作书籍而言,探索期以旧派文人创作和翻译的文言体小说为主。至发展期,新文学作品才开始出现,翻译文学书籍中以白话文翻译的名家名作亦数量增加。衰退期受抗战影响,文学书籍出版数量大幅下降,1942年跌至低谷。翻译文学书籍中也不再出现日本文学作品,与之相对的是,涌现了不少抗战题材的译作和创作。中华书局出版的文学理论书籍数量虽然不多,也存在个别年份无文学理论书籍出版的情况,但出版书籍质量较高,不乏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经典。中华书局出版方面的计划由总经理和编辑所长主持,因此陆费逵和舒新城的出版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华书局的文学书籍出版方向。陆费逵主张兼采中西,折衷新旧,而舒新城则在陆费逵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新文学出版。因而翻译文学书籍出版一直是中华书局文学书籍出版的重镇,所出书籍有不少堪称“翻译经典”,且不乏颇具开创性意义的译本。同时,旧派文人所创作和翻译的文言体小说在探索期几乎一枝独秀。早期新文学书籍出版的不景气,自舒新城担任中华书局编辑所长之后大为改观。在他和书局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华书局与田汉、徐志摩、李劫人、梁实秋、钱歌川等众多新文学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不仅出版了诸多新文学作品,而且借助中华书局这个有利平台,不少之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文学书籍得以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其他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
以茄子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建立茄子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并初步探讨了温度对植株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最适
本文将以《金陵十三钗》国内版和北美版预告片为例,从该片两款预告片的叙事元素、叙事结构整体入手进行分析,探讨预告片的叙事性差异。研究成熟的好莱坞式预告片叙事模式与中
纳滤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压力比较低(相对于反渗透技术而言),可部分透过无机盐,对分子量为200g/mol以上的有机分子能实施有效截留。它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反
人死亡以后,权利能力丧失。保护死者人体遗存物,在世界上任一国家地区,无论是法律实践,还是法学理论上,都已有定论。但是,究竟基于什么理由去保护,却有不同学说。法律必须建
瑶宝克癌颗粒剂是由山豆根、金荞麦、功劳木、延胡索、川贝母等17味中药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咽喉癌,肺癌,胃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瑶宝克癌颗粒剂是以传统中医药
电影的叙事是电影艺术理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其对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对特殊文化影像系统的叙事做了深入的研究。 电影的传统分类方法是根据影
论文结合国内出版业困境和电子书快速发展的现状,从图书供应链的全局视角考虑,探讨了出版商的产品数字化策略、盗版问题及应对、网络外部性对市场的促进作用、出版商推介对上
从广播技术产生以来,广播电视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广播电视了解社会信息、学习科技知识、丰富日常生活。广播电台、电视台这些广播组织,在制作广播节目的过
广播组织权是著作权中属于邻接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随着广播技术的诞生而产生的。而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广播组织权制度已呈现出局限性和滞后性。为了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