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MCP-1及IL-8在胃癌患者外周血表达的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y123tx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胃癌的筛查无法得到普及,主要由于目前尚未找到简便易行,特异度高,敏感度强的筛查方法。X线双重对比造影法和内窥镜检查法仍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最终诊断的确立需依靠组织的病理学检测。因此,如何找到简便易行的胃癌相关检测指标,是胃癌诊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趋化因子是一类具有相似分子结构的超家族趋化性细胞因子,与机体的造血作用、淋巴组织发育、炎症反应、白细胞迁移、过敏、伤口修复、新血管生成、癌症发生和肿瘤迁移等有关。其中趋化因子MCP-1及IL-8是发现较早的趋化因子,在正常组织中,部分细胞受到刺激后可产生趋化因子MCP-1及IL-8。而在部分肿瘤细胞株中,均发现存在表达。近来也发现它也可以释放入血,产生类激素的作用。悬浮芯片系统把酶标检测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这两种发展成熟的技术有机的结合,另外,悬浮芯片系统可以大批量的检测样品,这样可以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速度,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操作时间、节约了试剂的消耗和工作量。同时,传统的96孔板酶标检测技术也可以与该系统兼容,检测方便快捷。本课题利用悬浮芯片系统检测胃癌术前术后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及IL-8表达的变化,探讨趋化因子MCP-1及IL-8两者在胃癌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目的探讨趋化因子MCP-1及IL-8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悬浮芯片系统,检测49例确诊并做病理分期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及5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及IL-8表达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1)胃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MCP-1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的降低;而在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MCP-1的表达有所升高,但仍较正常对照组低。(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胃癌患者血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显著的降低;在进行相应手术治疗后,其血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有所升高,但是仍低于正常对照组。(3)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MCP-1及IL-8的含量与胃癌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侵袭范围无关;结论(1)外周血中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含量能够反映胃癌患者机体的肿瘤负荷状态;(2)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趋化因子MCP-1和IL-8的含量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及复发相关;(3)趋化因子MCP-1和IL-8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4)外周血中趋化因子MCP-1和IL-8可能作为胃癌的分子标志物,在胃癌的筛查方面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其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为主,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过去由于缺乏特异性淋巴管标记物,淋巴
ERP经过80年代的先导和普及已经广泛的被企业所使用。在ERP环境下,高职电算化教学应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建立模块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的理解在ERP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职业
阿拉斯加型岩体是一类具有独特的岩性环带状结构的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常呈链状分布于汇聚板块边缘。其形成时代跨度较大,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分布,以中生代最为发育。大部
目的观察芪脂固本方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获益情况,以肿瘤客观疗效、疾病控制率、临床症状、生存质量、体力状况Karnofsky评分、肿瘤标记物水平、体重、细
本文介绍了用于检测中厚钢板超声探头的两种制作方法,并对其声场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结构的探头可以增大探头的最大检测范围,可适用于中厚钢板的手动或自动超
<正> 目前,全世界最高的十幢摩天楼全在美国。由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地球上正在施工中的最高建筑。拟建的最高建筑美国凤尼克斯城大厦,高达1692英尺,比当今首屈
为了满足自准直系统的高精度要求,同时扩展其适用范围,以便更好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在光学自准直原理的基础上,针对大口径细光束的自准直系统进行研究,并对其误差源做了深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