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与新生淋巴管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其转移途径以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移为主,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的预后。过去由于缺乏特异性淋巴管标记物,淋巴道转移的研究已严重滞后于血行转移的研究,对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机制更是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一些淋巴管生成因子及淋巴管内皮标记物的相继发现,有关新生淋巴管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热点。目前已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eceptor-3, VEGFR-3)是一对重要的促淋巴管生长因子。本文通过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能为理解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机制以及探索结直肠癌的生物治疗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标本各5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20例,另取20例正常结肠或小肠粘膜组织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直肠癌、腺瘤及正常肠粘膜组织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 LYVE-1)特异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计数样本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L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检测50例新鲜结直肠癌及匹配的癌旁无瘤粘膜组织标本中VEGF-C和VEGFR-3mRNA的含量,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VEGFR-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均有表达,表达率分别为42%、44%,而在腺瘤组织及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结直肠癌样本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s分期、肿瘤位置、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在VEGF-C、VEGFR-3蛋白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样本中的LVD明显高于蛋白阴性组(P<0.01);单变量及多变量分析均提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VEGF-C和VEGFR-3蛋白的高表达(P<0.01,P=0.016;P<0.01,P=0.04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相匹配的癌旁无瘤粘膜中VEGF-C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65±0.83与-2.45±0.72,VEGFR-3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2.92±1.15与-2.73±1.07,相同样本中二者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 mRNA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21)及肿瘤浸润深度(P=0.014)相关,而与其他的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TNM分期、Duke分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 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C、VEGFR-3在蛋白水平上的高表达与新生淋巴管的形成及发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新生淋巴管的产生可能是机体在转移前期某个特定基因调控的结果,肿瘤局部微转移灶的形成才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本营”,新生淋巴管可作为结直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其他文献
学生学业不良始终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事实。这一事实的存在,将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和人才质量的不高,最终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该问题一直处于社会的强烈关注之下。当
亲子概念、亲子关系、亲子互动等观念随着生活的发展,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开来。亲子家具可以提升亲子间的交互体验,促进亲子间的相互交流,是家庭环境中十分重要的育儿工具。本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人类思维与语言的研究。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其中隐喻内涵翻译的恰当与否对作品的理解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普鲁弗洛克的情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占癌症死亡病例的0.4%。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50岁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3。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生机制尚不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CT血管成像(CTA)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研究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及其与支气管、肺动脉的关系并进行分型,了解二者相关性,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1)搜集65
目的:评价中药对重症肌无力疗后复发及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查找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文章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通过介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状况,传统企业面对的挑战,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对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营销的关键点及营销创新策略进行分析与讨论。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成矿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迄今已经完成大量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前人已进行了多次总结。文章在此工作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
慢性心力衰竭(CHF)作为一种进展性临床综合征,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难题。近半个世纪以来,CHF的药物治疗取得较大进展,尤其是中医药方面获得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