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s)以其主动发光、视角宽、清晰度高、能耗低、响应速度快、工作温度低、抗震性能好等许多优点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并被广泛研究。作为新一代发光二极管,目前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阴极材料通常用干法制备,需要真空设备,制作成本高。对此,论文以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为研究对象,考虑将湿法制备技术用于PLED阴极。其基本思路是采用ITO为器件的阳极,聚合物MEH-PPV为发光材料,尝试用电镀法和化学镀法分别制备银电极,并探索制备的银电极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1)简要介绍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特点;重点讨论聚合物OLED(PLED)发光机理、工作原理、结构和材料选用与制备现状;综述聚合物OLED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2)研究不同溶剂、电解质不同含量、添加剂、不同电流密度、搅拌等条件对电镀银层性能的影响;研究化学镀制备银电极工艺,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硝酸银浓度、酒石酸钾钠浓度、温度、化学镀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获取了硝酸银浓度为0.046 g·mL-1,酒石酸钾钠浓度为0.23 g·mL-1,温度为20℃,化学镀时间为12分钟的最佳条件,研究镀银层厚度与化学镀时间的关系,对镀银层进行表征。(3)采用椭偏仪通过测量MEH-PPV发光层厚度,研究MEH-PPV浓度和滴加量与发光层薄膜厚度的关系,并开展误差分析。当实验选择MEH-PPV浓度为5.5mg·mL-1,转速低速1800 rpm18s,高速3000 rpm30s,滴加量为15μL的旋涂条件时,形成的MEH-PPV厚度大约在100nm左右。(4)制备结构为ITO/MEH-PPV/Ag的单层聚合物OLED器件。研究聚合物OLED器件的荧光光谱、启亮电压、使用寿命等。采用SEM分析聚合物OLED器件失效前后表面形貌,表明器件的界面缺陷,使空气中水分和氧气不断渗透到器件内部,以致Ag电极发生氧化和腐蚀,有机发光层逐渐老化,最后导致器件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