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寒武系露头出露较完整,沉积现象丰富,苗岭统鲕粒滩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鲕粒滩及华北寒武系海平面变化旋回具有很经典的代表性。因此本次研究通过针对研究区寒武系苗岭统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等方面对华北寒武系下苇甸剖面苗岭统鲕粒滩的沉积特征,及其所处的层序地层位置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以收集的文献以及露头资料为基础对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寒武系的层序地层进行一个详细的划分,共划分出了9个三级层序,再根据镜下薄片的分析,分别对苗岭统不同层位即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的鲕粒滩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与对比,随后确定他们所处的层序地层位置,并得出一定的结论。总体上明确了北京西郊下苇甸剖面的寒武系整体上发育一套以碎屑岩为基底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是以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中的潮坪相沉积过渡到碳酸盐台地沉积,下苇甸剖面的寒武系总共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其中苗岭统的徐庄组,张夏组以及崮山组所构成的三级层序的顶部,发育大规模的鲕粒滩,这些鲕粒滩中主要发育同心鲕、放射鲕、单晶鲕、假鲕这几种类型的鲕粒,虽然在每个层段上都有这些鲕粒的发现,但是由于这些厚层的鲕粒滩所处的二级以及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位置的不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相同类型的鲕粒在分布规模、颗粒大小等多方面的不同,而且在发育鲕粒滩的同时,还发现了张夏组的深水生物丘和崮山组的叠层石生物丘,这两种生物丘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多样性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些与传统不一样的认识:首先是这些鲕粒滩在层序地层中基本上都与三级海平面的变化旋回的强迫海退过程相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符合标准的层序地层模式,其次在强迫海退的这种高能环境中发现大量的放射鲕也与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差距。本次研究只为更加深入研究鲕粒滩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和具体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