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底,作为公募基金的新秀,国内公募FOF产品正式面世,国内首批6只公募FOF基金正式发行并纷纷在短期内完成募集,这意味着国内公募基金进入了 FOF投资新时代。与传统基金产品不同,FOF基金更注重组合风险的分散,它通过将基金仓位分配于不同的并且相关性较低的大类资产从而避免了组合风险的过度集中,因此FOF产品往往具有较低的风险。正是因为FOF产品的低风险特性,海外投资者已经将FOF发展为养老金的主流投资方式。在美国,在庞大的养老资金的支持下,公募FOF基金在整个公募基金的规模中占比超过了10%。海外学者经研究发现FOF产品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配置方法,因此,资产配置是FOF产品设计中重要的一环。国内的公募FOF尚处于萌芽和摸索阶段,相关的研究也才刚起步,因此研究其资产配置方法是实现FOF的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量化资产配置方法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模型,在此之后的资产配置模型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在均值方差理论框架下进行优化和发展,如高盛的Black-Litterman模型。马科维茨的理论虽然经典并且奠定了整个量化资产配置理论甚至现代金融学理论的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资产预期收益率难以准确估计、模型对输入参数过于敏感等诸多问题。因此,实业界开始关注一些不依赖于对资产预期收益率进行估计并且相对更为稳健的资产配置模型,如最小方差模型、等权重模型和风险平价模型。其中风险平价模型因其独特的风险分散思想近几年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它的主要思想是使投资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贡献相等从而使组合获得稳定的风险溢价。本文在理论部分介绍了风险平价模型的主要思想和数学理论,并引入了等权重模型、最小方差模型和等波动率模型作为对比,讨论了不同资产配置模型间的联系和区别。传统的风险平价模型都是基于组合中各资产的风险贡献相等,但这会使模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合中的资产数量和类别从而导致潜在的风险集中问题,因此本文还介绍了一种考虑风险来源的基于风险因子的风险平价模型。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基于债券、权益、黄金等常见的大类资产研究对比了风险平价组合、等权重组合、最小方差组合与等波动率组合的历史表现,结果发现风险平价组合虽然不是收益最高的,但相比于其他组合具有更高的夏普比率。可见,风险平价组合是一种能获得稳健收益的低风险组合。另外,本文还对基于风险因子的风险平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相对于原始风险平价组合,基于风险因子的风险平价组合不仅具有更高的收益而且对于不同的宏观风险因子的风险暴露更加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