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全运会、锦标赛、超级散打王等各项散打搏击运动赛事在国内的快速推广,基层散打搏击运动的飞速发展,国内外散打搏击运动员竞技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散打运动中腿法技术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主要的进攻手段和得分方式,其中正蹬腿是直线型屈伸性腿法的代表,其具有攻击力量大、起腿速度快、起腿幅度小、攻击点多变的技术特点,而在战术应用方面可适用于抢攻、堵截、分离等基本战术。在实战应用中既能进攻得点,也可以有效防守。兼顾控制双方距离及比赛节奏,在技术动作中具有很强是实用性。因此加强正蹬腿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走访知名散打教练、教授、专家、项目主管,结合比赛视频。对2016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决赛阶段十场比赛中散打运动员正蹬腿技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比赛中散打运动员在技战术运用中使用正蹬腿的频率远低于使用鞭腿、侧踹腿等腿法,并且使用时机、攻防效果都不甚理想。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正蹬腿技术运用中组合连击次数少,多为单一进攻或防守。技术动作缺乏攻击持续性。再如正蹬腿攻击距离及时间差把握不好,造成蹬击力度小、攻击点缺乏多样性,运动员在运用正蹬腿腿法时缺乏自信出击不够坚决,总担心对方运动员接腿摔。由此导致的动作时滞性反而会给对方留出制造针对性反击的机会。究其原因是正蹬腿腿法在日常训练中重视程度低,缺乏针对性训练,在组合连击动作上缺少技术动作编排。最终导致运动员在正蹬腿技术应用意识的欠缺。另外正蹬腿腿法训练模式陈旧、训练手段单一、缺乏理论研究创新,因此目前正蹬腿技术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方法的创新改革是现阶段散打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赛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正蹬腿技术运用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散打运动训练参考。通过对2016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决赛阶段十场比赛的技术分析,针对正蹬腿腿法在实战中的运用情况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在2016年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决赛阶段十场比赛中运动员比赛中正蹬腿技术运用占腿法总运用次数的9%运用成功率达52%。相较于其他技术动作应用较少,但通过视频分析在比赛中个别运动员的正蹬腿技术运用却有很好的表现,运用正蹬腿技法实施堵截和分离战术发挥比较出色,很好的控制了比赛的节奏。2.正蹬腿技术作为散打三大基本腿法之一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抢攻、封堵、截击等战术运用上具有其他腿法不可替代的优势,正是由于对其认识不深刻,在训练安排和战术策划上所占比重较小,进而导致运动员在比赛时即使时机适合,也缺乏使用正蹬腿的意识。作为百腿之母,其自古就有着“穿心腿”、“无影脚”的美名,在抢攻、封堵、截击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比赛中由于其得分效果不明显、组合动作单一、战术配合较少等因素,其在训练中被边缘化。对正蹬腿技术的深层面研究较少。3.在正蹬腿技术教学训练中重视程度的降低和训练量的减少,围绕其制定的战术行动过少,对技术细节的强调不足,忽视了攻击力度的训练,在击点选择上单一过于保守,缺乏组合动作编排,战术运用意识匮乏。技术动作主要是击打躯干部位,击打头部相对较少。在击打应用方面,运动员拳法技术相对均衡;运动员腿法技术运用单一问题严重,鞭腿成为主要进攻动作。在进攻与防守方面,攻防缺乏平衡,正蹬腿法应用率较低;直线屈伸型腿法进攻得分意识、能力较弱,腿法防守得分也主要体现在鞭腿上;中小级别各类腿法运用没有明显的优势呈现,不能完全表现进攻或者是防守中的腿法优势。正蹬腿腿法运用在比赛中存在着明显问题,出腿时身体过于前倾或过于后仰使运动员失去身体平衡,从而削弱打击力量和偏离准确的击打方向;抬腿踢腿时容易出现下意识踮起脚尖或向前挥手臂,从而减弱击打力量;心理与气势上信心表现相对不足。总体上看,存在着正蹬腿腿法技术不够全面;主动进攻相对不足,没有明显的进攻意识,且防守效率不高;腿法进攻部位单一,缺少变化;技术动作在运用意识存在问题,缺少规范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