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截止2012年5月,我国股票实现全流通已有7年的时间,其对全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论证,但具体到山东省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却鲜有研究。因此,基于研究的创新性和必要性我选择了该论题——股权全流通后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研究,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山东省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完善建议,这对山东省的上市公司的未来的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对与论文研究有关的理论进行集中陈述,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做铺垫,其次论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做了详细的研究,在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时,论文运用了对比的研究方法,将全流通前的样本研究结果同流通后的进行对比分析。论文首次系统的研究了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之前并没有专家学者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论文运用了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通过研究发现,全流通后山东省上市公司首选的融资手段是债务融资,其次是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但是在绝对融资额上短期借款居于所有融资来源的首位;全流通后山东省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方式占融资来源的比例有了大幅提升;全流通后增发替代配股成为股权融资的主要来源。论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发现,全流通后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外部因素中,行业因素对山东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具有明显的影响,影响山东省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公司内部因素中,盈利能力越强公司越偏好内源融资,对债务融资的选择较小;资产规模越大越偏好债务融资;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越强越偏好内源融资,并不热衷通过债务进行融资;山东省的宏观经济越好,越偏好债务融资,债务融资在总融资中的占比越大。并且,通过对比全流通前和全流通后的影响因素,创造性的发现,全流通后盈利能力对于上市公司选择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的影响力变小论文的最后笔者分析了山东省上市公司融资中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针对这些缺陷和不足之处,针对性的从宏观经济环境角度和上市公司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虽然笔者尽量努力保证研究的周延性,但因受制于样本量的限制,未能对股权融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这是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