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体育发达国家利用TMG(Tensiomyography)技术在优秀运动员肌肉运动疲劳与运动损伤评定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TMG技术以其无创、方便快捷、迅速准确的评估手段在竞技体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TMG技术的应用刚刚兴起,目前还没有建立不同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相应的肌肉运动疲劳评估指标体系,对运动员训练疲劳的评定还依赖于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因此,本文通过利用TMG技术对竞走国青队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中不同运动负荷训练下目标肌肉状态进行测定,同时测定该负荷强度下的生理生化疲劳指标,对二者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不同运动负荷下肌肉疲劳监控的生理生化指数与TMG技术疲劳监控指标指数的相关性,从而为利用TMG技术对我国竞走运动员运动负荷的合理性监控及运动疲劳预防损伤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经验。研究方法:本论文以竞走国青队(西体组)6名男性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股直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肌为目标肌肉,首先确立各运动员Dm、Tc最优值,并对不同周期训练下目标队员测试肌肉状态Dm值、Tc值进行跟踪监测,以预防肌肉疲劳导致损伤;利用常规疲劳指标血清CK、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浓度、尿素氮等对运动员疲劳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周期运动负荷下Dm、Tc值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探讨TMG技术指标在运动肌肉疲劳监测中的意义,探索TMG技术在肌肉疲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1)不同的训练强度下,肌肉Dm和Tc也随之不同。Dm指标值随训练负荷强度的增加而降低,Tc指标值随训练负荷强度的增加而增高。在第10周运动负荷达到最大,腹外斜肌、股直肌、腓肠肌内侧测的数据分别占目标肌肉最优Dm值的74%、78%、43%,测得的Tc值分别占肌肉最优Tc值的132.68%、114.67%、135.00%。(2)训练量的增加,训练强度对身体刺激的增加,运动员晨脉会出现暂时性的升高,经练习适应后,晨脉会慢慢恢复平稳。(3)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目大体上会随机体受到的外来负荷强度刺激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4)血清CK与Dm呈非常显著性负相关,与Tc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p=0.01,|r|≧0.8);红细胞数与Dm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Tc呈非常显著性性负相关(p=0.01,|r|≧0.8);BUN与Dm和Tc均无非常显著性相关,血红蛋白与Dm、Tc无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r|<0.8)。结论表明:(1)国青竞走队(西体组))在不同的训练周期其主要监测肌肉状态与生理生化指标数值表现有所不同:准备阶段,平均运动负荷为75.53,混氧阶段的平均负荷强度为89.77,赛前调整阶段的平均负荷强度为46.05。其目标监测肌肉状态没有过度疲劳而引起运动损伤。RBC数目、Hb浓度在不同周期中处于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指标数值过低的现象;CK含量、BUN浓度在总体上都高于指标评价的正常范围。(2)肌肉状态Dm值与Tc值随训练强度不同而变化,Dm值随训练负荷的增加而降低,Tc值随训练强度的增加而升高。TMG技术可用于监控目标肌肉的疲劳状态。(3)肌肉状态Dm值、Tc值与血清CK和红细胞浓度的相关性显著,血清CK与Dm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与Tc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红细胞数与Dm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与Tc呈非常明显性负相关;BUN与Dm和Tc均无非常明显相关,血红蛋白与Dm、Tc无非常明显相关。TMG技术可用于外周疲劳的监控。(4)TMG技术测试方法简便,且方便便携,随时可进行现场地测试,可以作为训练监控的新方法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