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氏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目前报道的血清型已超过2500个,呈全球性分布。禽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属一个或多个成员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等。鸡白痢沙门氏菌是其中的一员,特异性感染鸡,不同品种、日龄的鸡只均可感染。在我国,鸡白痢沙门氏菌病依然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传染病之一。本研究对华东地区的活禽市场、某些动物医院涉及的禽源性沙门氏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中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进行分析;运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鸡白瘌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致病性的研究。为研究鸡白瘌沙门氏菌的致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1.禽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型分析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华东地区沙门氏菌分布情况及其优势菌的血清型变异情况。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来源于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的禽源样品,进行增菌、纯化、PCR鉴定、血清型鉴定及生化实验,并对7株血清型有变异的疑似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进一步序列测定,对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中共分离沙门氏菌87株,伤寒沙门氏菌(2/87)、德尔卑沙门氏菌(4/87)、圣保罗沙门氏菌(1/87)、鸡白痢沙门氏菌(78/87)及阿巴特图巴沙门氏菌(2/87)并且在鸡白痢沙门氏菌血清型H相存在Hd、Hg阳性的现象。结果提示,我国华东地区禽类沙门氏菌感染以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并存在血清型变异情况,变异概率呈上升趋势。2.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运用K-B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华东地区分离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萘啶酸、羧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异噁唑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较强敏感性。78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中,62株为多重耐药菌。3.鸡白痢沙门氏菌毒力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相关毒力因子的流行病学变化,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中扩增毒力基因的引物,对位于78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的毒力岛SPI-1、SPI-2、SPI-3、SPI-4、 SPI-5上的毒力基因hilA、sseL、mgtC、siiE、sopB进行PCR检测,并筛选10株分别来源于鸡、鸭、鹅、鸽源的的分离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7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携带5个毒力基因,位于SPI-1、SPI-2及SPI-3的hilA、sseL、mgtC基因高度保守(100%),而位于SPI-4、SPI-5的siiE和sopB基因在个别位点出现突变。4.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致病性研究在所分离的鸡白痢沙门氏菌中,根据时间、地点筛选12株具有代表性的分离株进行动物致死性感染实验,并筛选2株致病性强的分离株进行半数致死实验及动物定居实验,经口服接种,分别在第3天、7天、14天、21天、28天对SPF鸡的肝、脾、盲肠、法氏囊进行细菌分离和病理组织和免疫组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分离株接种后第3天实验鸡出现病变,第7-14天病变最为严重,第21天后病变明显好转。感染过程中各组织中沙门氏菌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