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犬制备离体肺模型,通过体外循环系统肺动脉灌注、直接肺动脉灌注和静态低温保存离体肺,观察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直接肺动脉灌注和静态低温保存三种条件下发生的离体肺损伤反应,探索对离体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探索最佳肺保存方法。方法:30只健康普通家犬随机分为3组,经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保存组、直接肺动脉灌注保存组和单纯低温侵泡保存组,各组10只。制备犬离体肺模型,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保存组(n=10),离体肺连接体外循环灌注系统,气管接呼吸机维持通气,由体外循环经肺动脉间断灌注低温肺保护液6h,低温含氧自体血再灌注2h;直接肺动脉灌注组(n=10),离体肺直接连接肺保护液,以高度落差压实时调节灌注压近肺动脉压灌注,气管接呼吸机维持通气,低温间断灌注肺保存液6h,低温自体血再灌注2h;低温侵泡组(n=10)肺保存液单纯低温浸泡离体肺6h,于术后0、60、120、180、240、300、360min单独灌洗一次保存。每组分别缺血后立即(0h)、再灌注保存后1h、2h、3h、4h、5h、6h、7h、8h取肺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并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①三组动物再灌注保存后lh-3h各时点SOD表达均高于刚缺血0h(P<0.05),但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组高于直接肺动脉组和低温保存组,三组间无差异(P>0.05);5h-7h下降,三组间、组内各时点差异不明显(P>0.05);间断低温自体血再灌注后第2h(即保存后8h),SOD值较缺血后Oh和自体血灌注前(保存后7h)均升高(P<0.05);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组SOD活性表达能维持一定水平,下降不明显,4h时活性仍较高(P<0.01),在整个保存期间(8h)整体差异明显,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组SOD值整体高于直接肺动脉灌注组和低温保存组(P<0.05);直接肺动脉灌注保存组稍高于单纯低温保存组,但变化接近;②三组MDA、MPO值灌注保存后均较缺血前升高,但保存后各时点较缺血前0h差异不显著(P>0.05);经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保存组MDA值整体低于直接肺动脉灌注组和低温保存组,而MPO值整体在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组和直接肺动脉灌注保存组均较单纯低温保存组低;三组间比较MPO、MDA值差异不显著(P>0.05);③三组犬肺组织病理变化:犬肺在保存0h-3h时,三组肺组织肺泡结构完整,肺泡间隔正常,部分可见少量炎性细胞。细胞结构清晰、无明显肿胀;细胞界限清晰,肺间质轻度水肿,三组间无明显差异。随着保存时间打延长,三组肺组织病理改变逐渐加重,但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保存组和直接肺动脉灌注保存组组织结构损伤变化较单纯低温组轻。结论:经体外循环系统肺动脉灌注能保持恒温、恒压及低恒流量间断灌注保存离体肺,能够较长时间维持SOD活性在较高水平,提高肺组织清除氧自由基能力,能减弱炎症反应,其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较直接肺动脉灌注保存组和单纯低温保存组要好。体外循环肺动脉灌注精确控制灌注作为肺保护策略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可在肺移植供肺保护中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