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存在了40多年的战后两极秩序逐渐走向瓦解。在世界战略格局大变动、旧的国际秩序矛盾丛生这个特定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从本国的战略利益出发,为争取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纷纷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各种构想和主张。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对未来世界秩序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事实上,在冷战结束后十几年间,国际秩序都由美国“单极霸权”所主导。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相互依存进一步加深,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扩散、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地区冲突、领土纠纷等各种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进入新世纪,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个国家如何在复杂的多边关系中共处并应对面临的共同威胁,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2005年4月22日,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其内涵是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引起世界舆论的很大反响。“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文化从作用于国内政治向作用于国际政治的延伸,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宣言和吁求。“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逻辑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性格的现实体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世界和平的希冀和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责任。“和谐世界”理念已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战略文化的自我超越。展望未来,“和谐世界”这一新的国际秩序观能否超越或者取代西方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等主流国际秩序范式,成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类共同意愿的国际秩序新构想和新范式,这既需要历史来回答,但同时也取决于是否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和认同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