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区域产业品牌伞及其产生的相关市场影响。
本研究把企业使用区域产业品牌作为其产品的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的策略称为“区域产业品牌伞”,以强调区域产业品牌与企业品牌和产品之间的“垂直”组合关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庇护”效应。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实验,确认在不同的组合情景下,区域产业品牌伞的不同策略(完全型策略、强调型策略、平等型策略、弱化型策略和隐意型策略)对企业产品的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的影响。
本研究既是区域和企业品牌化提出来的实操课题,也是丰富和发展品牌伞理论而提出来的全新命题。许多区域政府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着力打造当地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的品牌。这些品牌的名称一般是由区域地理名称和产业名称组合而成。学界称之为“区域产业品牌”。如果区域政府不是一手包办区域产业品牌的创建,而是通过区内相关企业的支持和响应,使区域产业品牌能够与区内的企业品牌和产品结合,从而形成一种伞状的结构并产生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庇护效果,这种做法就称为“区域产业品牌伞”(locationindustryumbrellabranding:LIUB)。企业采用区域产业品牌伞来促销其产品和品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山西老陈醋水塔牌)。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并没有重视这一现象。虽然有关品牌伞和区域品牌伞的研究成果屡见不鲜,但就是没有出现区域产业品牌伞的提法,更谈不上对这种现象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因此,本研究是对区域产业品牌伞的一种探索性研究。
本研究首先通过定性分析方法,从企业的现实做法中归纳出了实施区域产业品牌伞的四种情景和五种策略;然后,构建出四种情景下五种区域产业品牌伞策略对产品的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产生影响的概念模型(框架模型和数学模型),并提出相关的假设;最后,通过实验的方法,对企业在四种情景下的五种区域产业品牌伞策略做法所产生的产品的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检测。本研究总共设计了六个实验。每个实验都是采用组间的设计,以中山大学本科生为样本,通过前测选择了凉茶、电子、火腿肠和羊毛衫等四个被试熟悉的产业和其中十个现实及虚构的品牌(区域产业品牌和企业自有品牌),进行了相关的假设检验。由于具有较好的理论作为依据,再加上严格科学的实操控制,六个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上验证了预先的假设。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在现有品牌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产业品牌伞”的研究方向,并初步对这一命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企业来说,区域产业品牌伞是比较好的品牌策略,不管在哪一种情形下都不会对企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反,当区域产业品牌为市场熟悉的品牌时,企业采用区域产业品牌伞对企业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庇护效应。研究发现,情景因素和策略因素对产品的消费者信任度和市场接受度具有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因此,企业要根据不同的情景采取不同的因应策略,才能使区域产业品牌伞的庇护效果发挥得更好。本研究还进一步为企业对如何做到情景与策略的匹配,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指引。
本研究取得的实验结果、讨论及其结论,不但有理论意义同时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企业采取区域产业品牌伞策略,总体上是有利而无害的行为。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知名品牌的企业,区域产业品牌伞的效果要比没有知名品牌的企业更佳。企业采用知名的区域产业品牌做产品的品牌伞又要比用不知名的区域产业品牌做产品的品牌伞的市场效果更好。以上的研究发现,不但对企业是否要采用区域产业品牌伞和如何有效地采用区域产业品牌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区域政府和行业协会创建和利用区域产业品牌资产也提供了一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