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红地球’ב双优’和‘霞多丽’ב北冰红’的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菌丝块接种法,对杂交后代进行灰霉病抗病性鉴定,结合已经构建的葡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和抗性表型值,运用区间作图法,对葡萄灰霉病抗性进行QTL定位。在定位区段内找出有关抗性的基因,筛选出3个抗病候选基因SGT1、MYB44和ERF023。以抗病品种‘着色香’和感病品种‘维多利亚’为试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抗感品种中的SGT1、MYB44和ERF023三个候选基因在灰霉菌接种后不同时间段的表达量。结果如下:利用室内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49株‘红地球’ב双优’杂交后代和130株‘霞多丽’ב北冰红’杂交后代进行灰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两个群体的峰度和偏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说明该群体的灰霉病抗病指数呈正态分布;发现两个群体的后代单株发病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遗传特征为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规律,抗性表型值可以用于灰霉病抗性QTL定位分析。结合已有的连锁遗传图谱和抗性表型值,通过MapQTL5.0筛选出来LOD≥3.0的葡萄灰霉病抗性QTL位点。在群体‘红地球’ב双优’共检测到15个QTLs,在共有图谱上检测到6个QTLs,主要分布在LG2、LG5、LG6、LG15、LG18和LG19连锁群上;在母本‘红地球’图谱上检测到4个QTLs,分布在LG6和LG18连锁群上;在父本‘双优’图谱上检测到5个QTLs;分布在LG2、LG5、LG15和LG19连锁群上。在‘霞多丽’ב北冰红’群体共检测到10个QTLs,在共有图谱上检测到4个QTLs,主要分布在LG1、LG4、LG14和LG15连锁群上;在父本‘北冰红’图谱上检测到3个QTLs,分布在LG1、LG14和LG15连锁群上;在母本‘霞多丽’图谱上检测到2个QTLs;分布在LG1和LG15连锁群上。在葡萄灰霉病抗性QTL定位结果的基础上,对定位区段内的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3个抗病候选基因SGT1、MYB44和ERF02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抗病品种‘着色香’和感病品种‘维多利亚’在不同侵染时期,SGT1、MYB44和ERF02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3个候选基因在抗病品种中的表达量较高,并且存在时间上的表达差异。SGT1、MYB44和ERF023基因可能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灰霉病抗性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