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作家,始终是中国文坛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从初期的浪漫抒情到随后的先锋写作在到九十年代以后的写实时期(或称民间时代)直至“十年磨一剑”的《兄弟》,余华的创作呈现出复杂多变的面貌。 综观余华的三次转型,变化的是叙述方式、叙述视角、文本风格、价值立场等方面,然而小说中的暴力与人性的双重主题并未改变。从早期作品中若隐若现的软暴力,到先锋写作时冷峻直白的暴力描写,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将人的暴力上升为命运的暴力——也就是苦难描写,直到最后《兄弟》一书再次印证了余华对暴力和人性主题的迷恋。暴力和人性成为余华作品中永远不变的旋律,在他的作品里,硬暴力、软暴力无处不在,而命运的暴力更是贯穿于所有作品之中。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对暴力的近乎痴迷的描绘,来表达有关人性的主题。同时,余华作品中的暴力叙述也随着他的创作风格转变而不断变化,从“《星星》时期”对于软暴力的描述到先锋写作时期对硬暴力的痴迷,再到长篇创作中硬暴力隐退,软暴力再度张扬,命运的暴力初现端倪,最后在《兄弟》一书中硬暴力、软暴力形成了合奏,宏大的命运之声响起。至此,余华成功地驯服了笔下的暴力。这是一条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一个作家的成长脉络清晰可辨。 余华笔下形形色色的暴力对人性的种种规训与惩罚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无法抹去的组成部分。他从对人性与命运的清醒而悲观的认识开始,通过暴力叙述而走上一条乐观而平静的道路,这是一个奇迹,作家通过笔下的人物拯救了自己。而这些暴力写作,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