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肾积水分子病理学研究及术后肾功能恢复的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i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通过检测肾积水肾脏细胞凋亡的发生,EGF和TGF-β<,1>表达的改变,探讨肾脏病理改变的发生机制,同时测量中、重度肾积水患儿手术前后患肾功能,评价患肾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肾功能恢复的因素,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1、中、重度肾积水患儿术后患肾功能可获得很好的恢复,部分患儿患肾功能恢复接近正常.2、肾实质越薄,随防时间越长,患肾功能恢复越明显.肾外型肾积水肾脏功能比肾内型肾积水恢复明显.3、术前患肾功能和肾实质厚度呈正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将肾功能小于或等于30﹪或肾实质平均厚度小于或等于3mm的肾积水定为重度肾积水.4、先天性肾积水肾脏细胞有凋亡的发生,凋亡主要发生在肾脏远曲小管,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凋亡细胞数增多.5、先天性肾积水肾脏EGFmRNA及蛋白表在下降,主要位于肾脏远曲小管和髓袢,随肾积水程度的加重,EGF表达下降更加明显.EGF表达的下降可能和肾小管细胞凋亡的发生有关.6、先天性肾积水肾脏TGF-β<,1>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主要位于肾脏近曲小管.TGF-β<,1>表达的增高可能和肾脏纤维化改变有关.7、先天性肾积水肾脏肾盂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段TGF-β<,1>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位于肾盂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段的肌细胞、间质梭形细胞及胶原纤维内,这可能导致了肾积水肾盂的肥厚和输尿管狭窄段的病理改变.8、凋亡的发生和EGF、TGF-β<,1>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先天性肾积水慢性肾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癌旁及相对正常区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 NRP1)和神经纤毛蛋白-2(Neuropilin-2, NRP2)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及微淋巴管密度,结合临床相关
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开展,临床发现15﹪~20﹪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但患者冠脉造影正常,但患者常伴有胸痛或心肌缺血改变.如能进一步进行冠脉血流储备(CFR)的测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