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降的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速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矛盾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学东渐的兴起,以救国救亡、改造社会为己任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用西方“天赋人权”的理论为武器,提出男女平等、兴办新式女子教育的主张,从而引发了中国女子教育的革命。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是站在社会前列的进步媒体,爱国救亡,倡新斥旧,对女子教育问题也极为关注,并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的健康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申报》积极介绍西方女子教育发展情况,深刻揭露中国妇女所受之苦的根源,认为女子受教育是天经地义之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提倡妇女解放,倡导兴办新式女学,主张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教育宗旨和近代教育发展的进步方向,培养广大的不同与传统女学的新型妇女人才。在女学的具体管理上,主张不拘一格地聘用和培养女学师资,根据国情实际放宽女子入学的年限,有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男女同校同学。同时,《申报》还广泛刊布女学广告,积极宣传女学功绩,严厉批评保守思想与行为,努力为新式女学的兴起和发展扫清其时最障碍,开辟道路。作为晚清最富影响的大众传媒之一,《申报》为当时的社会有识之士提供了讨论女子教育问题的平台,发挥了大众传媒的特性——广泛迅速的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问题,为动员社会进步力量,最终使新式女子教育合法化、正规化,加快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申报》在女子教育问题上所宣传的思想主张还带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如过分强调女德,重视宣传女子的救亡义务,而忽视了女子应享有的民主权利等等,对妇女所受压迫束缚的阶级实质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保守思想行径批判的力度有时也略显不足,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和对封建教育观念的妥协。但是,与同时代其他大众传媒一样,《申报》愿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为救国救亡向社会传播新思想、新事物的进步责任,在开启民智,宣传、倡办新式女子教育,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而重要的,应给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