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与振荡机理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碳中和”及“碳达峰”的宏伟目标,我国正进行着能源领域的转型,传统的火力同步机组正在被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所替代。随着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的显著提高,我国电网正逐步呈现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态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决定了新能源并网特性的电力电子相关控制策略已经成为了发电系统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由新能源接入弱电网所引发的一系列宽频振荡问题严重威胁到了电网安全。研究表明,电力电子控制特性对新能源谐波外特性与并网稳定性影响较大,当控制策略与控制参数的选择不当时,可能诱发新能源并网的宽频振荡问题。综上所述,开展新能源并网控制策略及由控制主导的新能源振荡特性研究已经刻不容缓。
  本论文针对风电与光伏这两种主要的新能源并网领域,从并网逆变器及双馈风机这两种不同场景着手,从基波响应特性,及谐波响应特性主导的并网稳定性两个层面出发分析并对比了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新能源并网设备性能。针对经典的电压定向矢量控制(VOC)对锁相精度要求较高,及控制非对称引起频率耦合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电压调制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VM-DPC)。相对于经典的VOC控制,VM-DPC具备无需锁相,动态响应快,稳态性能佳,稳定极限相对较高等优点。本文针对并网逆变器这一应用领域,将VM-DPC与VOC及比例-谐振控制(PR)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控制策略设计框架,统一了VM-DPC,VOC,PR控制的功率跟踪动态特性。以此为基础,本文量化分析并对比了上述三种控制策略对逆变器谐波导纳特性与并网稳定性的影响。在双馈风机应用领域,为改进VOC双环控制动态响应慢,控制性能受限于锁相精度等缺点,本文研究了一种针对双馈风机的VM-DPC设计方法及并网稳定性分析方法,将其与VOC控制进行了对比。仿真及硬件实验证明,VM-DPC相对于VOC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与近似的稳态特性,且不需要锁相环。通过对基于VM-DPC的双馈风机进行导纳建模,本文对影响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的不同因素进行了定性及定量分析。
  本文主要贡献可以概括如下:
  (1)构建了包括VOC,PR,及VM-DPC在内的控制策略归一化分析框架。即在理想的电网条件下,通过前馈环节对控制系统线性化,将三种不同控制的功率跟踪动态特性统一描述为相同的二阶传递函数。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比了不同控制结构在非理想情况下的并网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VM-DPC相对于VOC及PR控制具备更好的抗干扰特性。
  (2)首次系统建立了基于VM-DPC的并网逆变器序导纳模型。该模型基于归一化分析框架和谐波线性化方法,考虑了前馈及滤波环节。并将其与基于VOC及PR控制的逆变器导纳特性进行了对比,量化分析了上述三种控制策略的逆变器并网稳定性差异。VOC控制所采用的同步坐标锁相环(SRF-PLL)的非对称特性导致了频率耦合效应,VM-DPC与PR控制虽然结构对称,但其控制非线性部分也将导致频率耦合效应,这提升了导纳建模难度。为了更好对比三种策略,简化分析并提升序导纳建模精度,本文利用一种新型对称锁相技术(S-PLL)替换SRF-PLL,从而消除了VOC引入的频率耦合效应。此外,本文利用二阶带通滤波器降低了控制输入中的电网电压谐波含量对控制的影响,这同时减小了PR与VM-DPC的频率耦合效应。基于这些改进,三种策略在线性化后的谐波响应都可以近似等效为SISO的序导纳形式。通过频率扫描法,验证了导纳建模的准确性。结合网侧等效导纳,通过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基于三种控制策略的逆变器的并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RT-LAB实时仿真平台,验证了基于导纳建模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判据准确性。
  (3)提出了应用于双馈风机的VM-DPC控制策略,并将其与VOC的控制特性进行了详细对比,从动态响应,稳态特性,控制复杂度等层面说明了所提出的VM-DPC有效性及先进性。此外,针对电压不平衡时基于VM-DPC的双馈电机功率输出振荡明显,电流中含有较大负序分量及三次谐波分量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VM-DPC结构的负序电流抑制策略(C-VM-DPC),该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定子电压不平衡时系统的负序电流输出及功率波动。所提出的策略皆通过仿真及硬件实验予以了验证。
  (4)首次系统性构建了基于VM-DPC的双馈风机序导纳模型,并基于此分析了双馈风机的并网稳定性。通过频率扫描法验证了导纳建模的准确性。分析了控制参数,电网参数,及转速与功率工作点对于双馈风机谐波导纳特性及并网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导纳模型的双馈风机并网稳定性判据准确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国内的患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庞大的患病人群已成为一个明显的社会和医疗负担,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既往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分析互联网大数据,了解到大众对肾结石疾病的认知状况和健康需求,其中肾结石的药物预防和治疗是大众关注的一大热点。因而,如何更好的通过药物防治肾结石,是目前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对于肾结石的研究面临许多的问题
学位
学位
研究背景  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是一类石墨烯来源的碳纳米材料,具有二维片层结构,比表面积较大。近些年,GO在电子、机械、光学以及食品衣物等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如此广泛的应用使得人体接触氧化石墨烯的机会大大增加,接触途径也多种多样,包括职业场所的经肺吸入、水体和土壤中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经口进食以及生物医药领域的口服和静脉注射等。由此,GO的广泛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医疗服务市场化效率大大提升,而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不公平,公立医院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纠纷案件层出不穷、各种“医闹”和暴力伤医事件频繁上演的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医患关系的密切关注和深刻反思。2009年实行新医改以后,医患关系虽然有所缓解
学位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因具有耐旱、抗寒等特点,是北方人工草地主要的建植物种,也是我国饲料类经济作物。磷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是植物生长中所必需的元素。由于蒙古高原区的土壤磷素有效性弱,黄花苜蓿的产量通常较低。因此,探讨不同磷肥和磷水平下黄花苜蓿生长与土壤磷素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磷肥、土壤与黄花苜蓿三个角度出发,研究以下科学问题:(1)不同磷肥和磷水
学位
杂交在植物界普遍存在,是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目前,杂交物种形成研究多集中于长寿命的树木、灌木、以及模式作物及其近缘种,而对于高山区域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研究相对较少。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植物类群的杂交物种形成历史解析,对于揭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多年生珍稀濒危羌活属药用草本植物
学位
压电陶瓷是一类能够利用正逆压电效应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相互转化的重要功能材料。目前,以Pb(Zr,Ti)O3陶瓷(简称PZT陶瓷>为代表的Pb基压电材料被广泛用于制造驱动器、传感器、谐振器、滤波器等电子元器件。但是,Pb基压电材料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会导致有毒Pb元素的挥发,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陆续出台相关的法律来禁止或限制电子设备中含Pb材料的使用。因此,研究可以取代
学位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具有柔性、轻质、半透明和可溶液加工生产等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 18%;这一进步显著地推动了其商业化的进程。然而,要想实现有机光伏器件的实际应用,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在光活性层足够稳定的情况下获得高的器件效率。目前,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率还低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且器件长期的稳定性也远未达到实际应用
学位
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用户负荷持续增长。为了保证配网的稳定运行和改善系统的电能质量,并联无功补偿电容器被大量接入配网,用于补偿无功、改善功率因数以及提供电压支撑。然而,并联电容器投入经常会产生过电压和涌流,给电网负荷和设备的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实时监测电容器的投入状态,有利于明确暂态扰动来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扰动抑制措施。此外,电容器的投切状态与配网的母线电压和无功分布息息相关,监测配网每个电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实现跨区域、大容量电力输送的有效措施,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建设有众多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混联运行的现象愈发常见。  对于连接到逆变站的受端交流电网,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一方面,交流故障会引起逆变站运行状态变化甚至换相失败,不利于混联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受控制系统作用及换相失败的影响,逆变站的输出特性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