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脾栓塞术指的是经外周动脉(一般为右侧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引入动脉鞘、超滑导丝及导管,选择性插管入脾动脉后注入栓塞物质,脾脏被部分性栓塞,从而获得“部分性脾切除术”的效果。PSE中使用的栓塞材料对于提高PSE的安全性及长期有效性,以及达到行最少次PSE而最大限度解决脾功能亢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胶海绵颗粒已被广泛应用在PSE中,并得到多数学者的肯定。但明胶海绵颗粒在14~90天内完全降解且脾脏有再生的可能。因此,本文通过比较Embosphere微球及明胶海绵颗粒两种栓塞剂所行的部分脾栓塞术近期和远期疗效,试图寻求更理想的PSE栓塞剂。选取66例明确诊断为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PSE。依据使用的栓塞剂不同分成明胶海绵颗粒组(颗粒组)36例,Embosphere微球组(微球组)30例,选择直径为560~710um的明胶海绵颗粒和直径500~700um的Embosphere微球,栓塞面积均控制在40%。两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肝CT检查,并确定为首次行PSE治疗。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一天及禁食水肠道准备。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观察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计数变化。结果可见颗粒组及微球组术后1周患者的WBC及PLT明显升高,1个月后WBC及PLT仍继续升高,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微球组WBC及PLT明显高于颗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左下腹疼痛,但微球组患者疼痛反应相对较轻。本文结果提示明胶海绵颗粒的栓塞效果不完全,再通复发率较高,术后反应较重,长期疗效不理想,甚至导致多次重复行PSE。而Embosphere微球的单次栓塞就可达到长期良好的疗效。本观察为Embosphere微球作为新型的栓塞材料,应用于PSE中以取得更理想的远期临床疗效,并可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等优势提供了进一步的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