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上海市宅基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格局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未从本质上取得突破,导致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阻碍着农业农村的发展。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想要通过土地制度创新,破解“城进村衰”的不平衡格局。在各项改革驱动下,城乡的发展方式逐渐从以农养工转变为城乡互促、融合发展。农村宅基地原本是无偿、无限期使用的福利性用地,但城乡的融合发展使得这一要素的资产功能逐渐显现,成为农户资产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研究宅基地的利用变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矛盾突出的上海市作为研究区域,以2009至2017年为研究时段,分析这一时期宅基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内在逻辑,构建宅基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2035年宅基地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并围绕上海市宅基地减量化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宅基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建议。本文主要想通过研究回答以下问题:在城乡融合推动下,经济发达地区历史时期的宅基地利用如何变化?未来宅基地利用将会如何发展?宅基地如何布局才能利于城乡发展?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2009至2017年,上海市宅基地总规模呈下降趋势,这一期间共减少约12.72%,人均宅基地面积逐年增大。在空间分布方面,上海市宅基地主要分布在距中心城区较远的郊区,并且分布形态较为规整;空闲宅基地主要分布在两类区域:一是城镇用地附近,二是距城镇较远、资源条件较差的地方。近郊靠近产业园区的宅基地流转率、房屋综合利用效率明显高于远郊,但远郊宅基地的整体空置率远低于近郊。(2)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存流量历史检验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宅基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上海市宅基地利用的实际情况,也表明在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人口变化是影响上海市宅基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该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模式下,到2035年规划末期,上海市常住人口会超过25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到3200km~2以上,两者都将超过2035年的规划目标;在宅基地利用方面,若未利用地与农用地的年均减少量控制在10km~2以内,宅基地总量将减少至150.20km~2,共减少约63%,宅基地利用率提高至96%左右。(3)通过对比不同模拟情景结果可知,影响上海市宅基地面积、利用率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不同因素对宅基地规模、利用率具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其中对宅基地面积的影响:土地利用模式改变>人口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对宅基地利用率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变化>土地利用模式。因此,上海市应该根据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明确宅基地利用目标,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作用的侧重点,适当地调整土地利用模式和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4)为了解决上海市宅基地减量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提出的宅基地利用格局优化包含两方面。一是未来宅基地减量规模的确定,2017至2035年上海市宅基地面积要减少336.38km~2,若以宅基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功能为底线,浦东新区和崇明区将是宅基地减量的主要区域,也是2035年保有量最多的区域。二是,以“三生空间”功能协调作为发展目标,确定未来宅基地的演变方向。按照宅基地的主要功能,将宅基地划分为“三生空间”中的生活、生产空间,它与其它用地类型共同构成了上海市的“三生空间”分布,如果以上海市全域的“三生空间”功能协调作为发展目标,那么每个行政区将会有各自的主导功能定位,区域内的宅基地的演变需要与此适应,以协调区域发展。(5)根据“三生空间”功能评价,可将上海市划分为非农生产生活区、三生协调区、生产主导区和农业生产生态区等四类功能区。结合宅基地面积优化结果,提出不同区域宅基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建议:三生协调区宅基地的主要演变方向为宅基地的城镇化利用,将靠近中心城区和现有城镇周围的空闲宅基地整理成城镇建设用地,供中心城区或城镇扩张使用,宅基地削减总规模125.54km~2,减量幅度依次为浦东新区>闵行区>宝山区。生产主导区宅基地的布局应围绕农业或非农产业分布情况进行优化,宅基地减量总规模70.63km~2,减量幅度依次为松江区>嘉定区>青浦区,其中青浦区宅基地的利用率高,故青浦区未来可以继续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整理复垦,适当推行集中居住政策。而松江区与嘉定区是上海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重点区域,主要为非农生产提供功能空间。农业生产生态区宅基地减量总规模140.21km~2,减量幅度依次为崇明区>奉贤区>金山区,宅基地布局的重点是加快推动宅基地的集中归并、提高利用效率,针对区域内利用效率低的宅基地,选取合理的地址进行集中居住或者宅基地布局的平移,对于不适合进行集中居住的地方通过农村规划管理将宅基地与区域内耕地穿插布局,保障集中连片的生态空间。根据以上研究结果,针对上海市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协调好人口总量增长、土地利用模式调整与宅基地规模关系,严控宅基地规模总量。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模式调整都会对上海市未来宅基地利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上海市应该将人口变化与土地利用调控结合起来,从这两方面入手把控宅基地规模。第二,利用经济优势多途径盘活乡村低效资源资产,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经济增长是上海市宅基地利用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要充分利用现有经济社会优势进一步盘活利用效率较低的宅基地,在控制宅基地“量”的同时,注重提升宅基地利用的“质”。第三,综合考虑区域宅基地需求及空间功能定位,确定宅基地保有量及未来演变方向,优化宅基地利用格局。政府应该从宅基地利用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各区宅基地保有量及减量化的重点区域,并明确区域发展的空间功能定位,推动全域“生活-生产-生态”功能的协调布局,以促进各区域内部的宅基地功能与区域整体功能相匹配,采取差异化的宅基地布局与转型策略。
其他文献
粉末热等静压作为新型一种近净成形技术,可成型出力学性能与锻件相当的复杂零件,在航空航天领域精密钛合金零件的制造方面极具潜力。包套是零件粉末热等静压成型的重要模具,其尺寸的设计合适与否直接影响零件尺寸。而粉末热等静压工艺尚处于发展阶段,包套尺寸的设计缺乏计算依据,因此亟需建立具有普适性的包套尺寸设计公式。本文以典型环类钛合金零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环类零件的粉末热等静压包套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P450arom)由cyp19a1基因编码,是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关键酶。研究发现,cyp19a1基因不仅在鱼类的性别决定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参与调节鱼类的生长发育。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我国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野生泥鳅中不仅有二倍体,在长江流域还有大量的四倍体。与二倍体相
智能化纳米材料为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策略,如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疗法。本文根据癌细胞的不同特性,设计了能够特异性靶向癌细胞的多肽链,构建两种智能化铂纳米药物体系,为肿瘤的精准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1.肽包覆的超小铂纳米颗粒用于线粒体靶向的NIR-Ⅱ光热治疗光热疗法(PTT)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种替代疗法,它比其他方法对正常组织的侵袭性损伤更小,特别是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产生了大量的农业有机废弃物,造成资源浪费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氮污染问题尤为突出,过多的氮排放会对环境造成许多危害,比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酸化以及湖泊富营养化。目前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微生物发酵/堆肥为主,存在转化效率低、周期长等问题,且该过程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产生大量含氮气体,成为新空气的污染源。而黑水虻可以高效转化农业废弃物,实现将废弃的
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是主要分布在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防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甘蓝型油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中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和饼粕的品质与硫苷紧密相关。在生产中,降低对人体和牲畜有害的硫苷成分可能是未来油菜品质改良的重要方向,而增加有益硫苷成分将为油菜品质改良提供新的视角。本课题组曾通过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的大规模种间杂交培育了具有丰富的外源基因组导入成分的新
学位
宰后胴体最佳成熟时间的确定作为肉羊屠宰加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羊肉产品品质的优劣。目前,判断胴体最佳成熟时间的传统方法主要围绕分析成熟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展开,从而得到最佳成熟时间的判断依据,但是上述方法因实时性不足,导致难以应用于实际规模化生产。因此,本文以探索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判断羊胴体最佳宰后成熟时间的方法为研究目的,以羊胴体成熟过程中的变形现象作为切入点,
学位
二维单质材料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莫特绝缘态、量子霍尔效应等特性,在光电子学、拓扑超导、纳米传感等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关于二维单质材料的报道主要集中在IIIA~VA族,而对于二维VIA族单质材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二维Te材料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显著的光学吸收、各向异性的晶格导热等性能,有望在新型光电子器件领域得到应用。基于此,本文开展了二维Te纳米片的气相制备及光电子性能探究等方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其根本在于产业兴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开始向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整治拓展,旨在合理调整“三生”空间布局。土地综合整治的功能与乡村振兴的需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决定了土地综合整治可作为乡村振兴的契入点和重要平台。本文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产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