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5区县30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表明,农民政治参与水平(现实积极性和意愿)是农民自身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农户社会资本合力影响的结果,经验分析总体上支持了这一结论.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农村居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基层民主发展,而基层民主建设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一方面,民主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基础,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关键所在.农村居民是基层民主建设的参与主体,其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民主建设的成败.另一方面,基层民主建设能够促进农村发展.首先,公民参与政治所做的成本与效益选择,可以影响到经济政策中的资源配置与社会效果;其次,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由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的活力是分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起到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的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可通过化解农村社会的各种矛盾,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 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论文第三章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制度影响经济基础及其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制度直接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动态制度变迁过程.考察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过程,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基础和土地所有制.无论是社会制度的改变、法律环境的改变,最终还是在经济基础角度上通过土地所有制影响了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过程. 在对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既然存在“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够完善基层民主、加快建设新农村”这种逻辑关系,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因素是什么?论文第四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理性农村居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若干可能的因素影响村民政治参与的成本与收益.由于制度化的选举投票活动是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因此本文的政治参与将以村委会的选举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农村居民作为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农民将在自身给定的偏好、社会环境约束和历史环境控制下进行政治参与,使得政治参与的收入最大化.通过设定农村居民的目标函数,分解出在一定约束条件效用下最大化的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本章的研究也为实证分析作理论铺垫.分析发现农民政治参与水平是农民自身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农户社会资本合力影响的结果:①农户自身的特征:政治面貌(党员/群众)、年龄、受教育年限、职务经历、家人是否在村办企业工作、是否有非农就业;②村集体的特征:投票误工补贴、公共服务水平、对上届村干部的工作满意程度、是否有过往纠纷(包括征地、信访);③侯选人的特征:竞选激烈程度、竞选规范程度、候选人本身特征、自家人有无参加候选人提名、有无拉票行为、乡镇政府的介入与否;④社会资本:是否参与经济组织、家里是否有人当干部,农村居民作出政治参与与否以及参与积极性的决定过程并不能回避上述参数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论文第五,六部分利用南京五郊县30个村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从农户特征、村集体特征、候选人特征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进行了验证,得出了影响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现实积极性和意愿的因素的方向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①农户自身特征中的政治面貌、家人是否在村办企业工作这二个变量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和意愿在统计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是否发身过过往纠纷这个村集体特征中的变量表现出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和意愿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③竞选规范程度、候选人特征、乡镇政府介入与否等变量表现出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④社会资本变量对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现实积极性和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居民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其血糖值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A组,共33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B组,共32例).分析比较两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095-01    随着教学理论的更新及教材内容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已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
摘 要: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本文从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以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建设大学文化提出思考。  关键词:大学文化 建设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04-01    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
积极、有效、合理地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11-01    2005年江苏全面实施新课程,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发现,有些教师由于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偏颇,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偏差,致使教学效果欠佳。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给新课程改革带来负面影响,甚而阻碍课改的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12-01    自古誉师先誉其德,当今誉师不独誉其德、誉其识,而亦誉其术。此术非道术之术,应为教育技术之术,为教育方法之更新与提升。把化学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等优势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水利设施尤其是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点多面广、种类繁多、标准偏低而且基础脆弱的特点。长期以来尤其是上世纪70年
探究性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就是指促进学生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下面,例举课本中3个例习题的教学片段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11-114-02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几种消费类型的区别;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  3、组织学生收集资料,看看改革开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