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①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之一。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奉献、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理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有针对性体现的部分内容,可以为大学生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本文在吸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着重阐释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有针对性体现的部分内容,即爱国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和谐价值观、文明价值观和公正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坚持问题意识,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进而提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要求、机制和路径。力图初步建立起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完整体系,增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根据研究思路和研究需要,本文包括三个板块,共七个专题。第一板块包括导论、第一章。导论部分概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原则、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创新点等。第一章是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的理论综述。首先,从志愿、志愿服务、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入手,对相关内涵进行了理论阐述。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志愿服务领域中具体呈现出来的价值目标、价值行为和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针对性结合的部分内容。其次,进一步阐述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的指导理论进行了综述。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第二板块包括第二章、第三章。第二章梳理了我国志愿服务的历史进程和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历史进程,分别概括总结出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志愿服务的特点,以及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具体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分别是爱国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和谐价值观、文明价值观和公正价值观,并对其分别进行具体深入阐释。第三章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明确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显得必要而迫切。本章主要从大学生本人、高等院校、整个社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三板块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结束语。第四章通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现状进行审视,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总结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学生、高校、社会和家庭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章对国外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做法进行了分类阐述,概括出国外通过志愿服务培育本国价值观的相关经验和做法,并对其进行客观审视和筛选分析,进而提炼出其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启示。第六章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结合调查研究和域外借鉴,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要求、机制和路径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深入的论述。本章明确指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要面向新时代、突出着眼点、强化聚焦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工作要牢牢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个载体,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培训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培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后,总结出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价值观培育的具体路径:立足高校培育、强化政府支持、借助社会环境、筑牢家庭阵地、提升自我修养以及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保证培育目标顺利实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现实路径。结束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