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整理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的有效病例,分析慢性肾脏病失眠的病因病机,探讨导师用药特点;总结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为规范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提供有效思路与方法。方法1.查阅筛选2016年3月~2019年10月期间,导师门诊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的完整病例203份;2.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有效病例,将姓名、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舌象、脉象、化验检查、中西医诊断、中医证型、方药等内容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临床采集”系统;3.应用系统中“统计报表”和“系统分析”模块,整理所用相关方剂中的中药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核心药物,并自动生成新方剂;4.分析导师临证特点及用药规律;5.整理、总结导师临证经验。结果1.本课题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肾脏病失眠病例203份,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126例,年龄最高者82岁,最低者30岁;慢性肾脏病病种统计结果:高血压性肾病68例,糖尿病性肾病5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慢性间质性肾病33例,其他7例,伴有慢性肾衰竭者151例;依据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其中I-II期占52例,III-V期占151例;中医证候统计结果:脾肾亏虚型156例,肝肾阴虚型27例,心肾不交型15例,心脾两虚型5例;其中伴有湿浊、湿热型占159例,瘀血内蕴型178例。2.本课题203份有效病例中,涉及单味中药共229味,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十位中药依次为白术、甘草、茯苓、远志、黄芪、山药、薏苡仁、半夏、陈皮、竹茹;3.单味中药性、味、归经的使用频次顺序;温性药3376次,寒性药2463次,平性药2394次,凉性药376次,热性药31次。甘味药5081次,苦味药3812次,辛味药2481次,酸味药1184次,咸味药366次,涩味药352次。入脾经4075次,肝经3957次,肾经3271次,胃经3224次,肺经3084次,心经2656次。4.常用药物组合:白术与甘草,远志与石菖蒲,香橼与佛手,沙苑子与枸杞子,陈皮与半夏,半夏、竹茹与枳实,黄芪与丹参。5.新方组合方一:熟地黄、黄芪、山茱萸、泽泻、枳实、薏苡仁、苍术、半夏、竹茹、陈皮方二:杏仁、桔梗、大青叶、枇杷叶、白前方三:香橼、甘草、佛手、肉豆蔻、川楝子、没药结论1.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以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为原则。健脾益肾以扶正,擅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杜仲等药物;利湿清热化浊,善用半夏、陈皮、茯苓、竹茹等药物,多以温胆汤化裁,临床效如桴鼓;2.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善于使用药对增效减毒,辨证施药,灵活加减,疗效显著;3.导师治疗慢性肾脏病失眠,善用“分消走泄”法,使三焦湿热浊瘀分道而消之,浊邪祛,则寐自安;4.新方组合特点符合导师的临证思路。因湿浊阻于中焦而出现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应用方一化裁;因易感外邪而出现感冒者,以方二化裁;因肝胃不和而出现脘腹胀满、食后尤甚者,应用方三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