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上说,经济增长会增加劳动投入,通常必然会带来就业的增加,因此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是同向变动的关系。但1978-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却没有与经济增长保持一致性。
本文基于中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对1978-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探究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影响。首先,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对国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理论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接着,本文简要地描述了1978-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状况。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及就业弹性系数变化趋势,得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加的作用在减少。通过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得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多,但是产出低,就业弹性系数偏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最快、占GDP的比重最大,同时对经济的贡献也最大。但是由于第二产业是资本密集化的产业且其资本密集化程度逐年上升,因此其就业弹性系数偏小,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最大,就业吸纳能力最强。对1978-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产业结构演变、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结合中国经济增长下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具体政策建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等政策措施促进中国就业增长。